和訊網:國務院專項行動揭千億假酒隱秘鏈條
和訊網
來自中國公安部的消息稱,公安部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底,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專項代號“亮劍”行動,而隨着該行動的展開,一條涉及總價上千億元的假酒隱秘鏈條開始顯露。
自製假商標落網
近日,瀘州市江陽區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接到“有人在江陽區藍田鎮非法印刷茅臺王子酒假商標”的群眾舉報後,隨即江陽公安、工商採取聯合執法行動,通過縝密偵查發現位於江陽區藍田鎮花果路3號公路邊一幢不起眼的樓房地下室內,有家面積近
江陽區公安、工商僅在該地下印刷廠現場就查獲非法印製的“茅臺王子酒”、“國家機關後勤採購特供酒”、“貴州茅臺酒廠集團世博紀念”等註冊商標的標識(包裝盒)約37100個(套)假商標,“現場收繳的假商標物證,拉了三大卡車”。
江陽區公安分局調查得知該地下印刷廠經營者彭某、劉某係夫妻,重慶市人。該印刷廠除了一個營業執照外,彭某、劉某夫妻無法提供任何經過茅臺集團授權或者是委託印製的手續,屬非法印製多種酒類註冊商標標識的包裝盒。
據彭某、劉某交待,他們於
彭某因涉嫌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已被江陽區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而來自公安部的通報顯示,彭某自製假商標獲查僅是此次“亮劍”行動的冰山一角。幾乎同期僅在四川、貴州兩地,公安機關查獲的自造假酒或者商標侵權案就達7起,總涉案金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
制假鏈浮出水面
在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川酒和以茅臺為代表的貴酒幾乎壟斷中國白酒市場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成都、重慶、貴陽為三角,以宜賓、瀘州和懷仁為重點的白酒産業帶。
而這條産業帶也逐步誕生了一個總規模上千億元的假酒及其商標、包裝於一體的制假、售假王國,其規模遠遠大於茅臺和五糧液兩家企業的産值。
“一部分涉嫌造假者先是花每個幾十、上百元的成本回收茅臺、五糧液的酒瓶和包裝,從茅臺鎮和宜賓的小酒廠採購原酒,甚至自己用酒精和調味劑勾兌,經過重新包裝後以茅臺、五糧液之名分銷到上海、北京等地,有的甚至直接進了大型超市和酒水專賣店,售價達到數百上千元。”宜賓市公安局楊警官介紹説,他們近日偵破了一起特大制售假冒五糧液等品牌白酒案,搗毀制假、倉儲窩點2.2萬瓶,涉案價值1200余萬元,繳獲假冒註冊商標標識、打包機等制假設備10萬餘件,查扣激光打印機、打包機等制假設備70臺,抓獲犯罪嫌疑人55人。
這還不是這個假酒鏈的全部,來自四川省公安廳的信息顯示,近年來通過冒用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等知名酒廠之名,生産特供酒、內參酒、專供酒等案件已發生多起,涉案者不僅假冒這些廠家員工身份,還私刻公章、偽造身份證等方式來為造假作“偽裝”。
“專門回收的真酒瓶、訂購的成套外包裝、專業的假瓶蓋和假合格證,灌上勾兌的白酒,再攢轉運輸、分銷,涉案者已經發展到跨越多個省份,分工合作。”四川省公安廳人士介紹,浙江溫州蒼南縣龍港鎮,如今已經成了名酒商標的集散地,各地的制假者都到該地“採集”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的商標。
監管挑戰
涉案者精細分工、跨省合作同時考驗着“亮劍”行動的開展。
四川省公安廳在偵破假酒案中發現,假酒的商標和包裝往往都是通過物流公司或者涉案者自己的小貨車運輸,而假酒的運輸往往只靠一張客車票就能托運數件白酒,為監管部門製造了很大的難度。
而據貴州一家小型白酒企業負責人介紹,在貴州還有條頗具特色的白酒交通線:茅臺酒每年的産量是較為固定的,均通過定向銷售渠道發貨銷售。在運輸方式上,真茅臺酒一般會通過集裝箱卡車押運或航空運輸,而“冒牌”貨往往為掩人耳目,採用火車托運的方式,“只要在鐵路部門疏通關係,一般工商和警察很少過問”。
“打擊假酒製造、運輸、銷售,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包括公安、工商、商務等單位的配合。”成都市雙流縣工商局執法分局一負責人表示,一條監管打擊假酒的網絡需要建立一條群眾舉報、全社會監督、多部門配合的監管機制。
公安部“亮劍”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經濟犯罪偵查局局長孟慶豐表示,“亮劍”行動的打擊重點是侵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等侵犯知識産權犯罪和生産、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要形成政府和執法部門及消費者三方有效聯動,公安機關督辦、嚴辦造假人員,才能遏制盜版和制售假冒偽劣犯罪活動的高發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