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C2C漏洞滋生假貨溫床網購打假須群體維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18:45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2011年3月28日電  網絡購物因方便快捷、價格便宜而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並已經深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種時尚。據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電子商務的總網站數達到1.56萬家,其中B2C網站數超過了9400家,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額也已超過3.5萬億元。然而,網絡購物的火暴,也帶來了網絡售假這一新的社會問題。

根據相關報道,包括淘寶網在內,許多C2C購物網站的假貨比例超過1/3,使得假貨氾濫問題成為了困擾C2C電子商務産業發展的最大毒瘤,也成為了今年“3?15”的重點打擊對象。

央視315晚會上,“網絡購物”曝光率較高,成為了今年的投訴焦點,大量釣魚網站氾濫,欺詐消費者;以次充好,許多假冒偽劣商品網購後退換難;團購服務質量縮水、商品質量無法保證、沒有售後服務、無法開具發票等,互聯網消費在呈現爆髮式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較多消費侵權事件。

對此,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説:“C2C電子商務平臺存在的漏洞是滋生假貨的溫床。因為網購市場具有非現場性、隱蔽性等特點,消費者無法直面辨別購買物品是否屬於偽劣産品,商家以假充好不會被客戶及時發現,同時目前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備,消費者利益受損後無法及時維權更加縱容了假貨橫行的行為。”

目前,國內網絡購物環境不容樂觀,一方面是相關的監管和法規滯後,另一方面是整個社會誠信環境欠佳。此外,網絡購物所涉及的環節較多,包含的消費關係也相對複雜,使得在一般消費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有可能在網絡購物中更加突出。

“國內的網購存在著一種弊端。首先,國內網購業務處於新興發展時期,各種電子商務平臺都努力爭奪客戶資源,考慮打擊假貨的同時,也造成人氣流失,所以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一般選擇縱容;另外,國內市場假貨甚至有一定的消費市場需求,部分消費者存在著盲目追求便宜的心理,價格成為消費者不二的選擇,就給網絡假貨的滋生提供了市場。”蔡靈説道。

BIMC電子商務研究機構董事長黃相如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假貨網絡化及利益勾兌現象,反映出網購市場目前不夠規範,制假造假和公然售假的利益默契勾兌現象,這才是網絡假貨現象的根源所在。”

這一新生事物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今年兩會上,“網絡購物”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關注範圍。報告提出,2011年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務業態”,“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治理行動”。

對此,蔡靈認為,國內在未建立行業管理規定之前,網絡打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增加網購消費者維權渠道,規範網購市場。因為網購不同於現實商業,消費者維權渠道少,並很少能得到行政部門支持;同時建立問責制度,方便消費者維權,增加對銷售假貨的壓力。第二,嚴格審查網絡從商資格,建立工商部門備案制度,從根源上限制假貨的出售渠道。

同時,黃相如也表示:“電子商務要健康發展必須網絡打假!網絡打假應多傾聽網購消費者及品牌企業的聲音,爭取更多的品牌企業及網購消費者參與進來,人人喊打,全民打假。”

主辦: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承辦: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