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權人應如何應對專利詐騙
2011年06月17日 14:13 來源:中國市場秩序網
由於專利詐騙分子通常採用全面撒網的欺騙手段,雖然詐騙範圍廣,涉及多個專利權人,但是針對單個權利人的詐騙數額一般都較小,有時僅幾百元,難以達到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標準。對於權利人而言,如何防範專利詐騙成為避免遭受損失的關鍵。
記者採訪了多位在知識産權行政執法一線的工作人員以及相關專利權人之後,為專利權人總結出一些有效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希望對專利權人判別、預防專利詐騙有所幫助。
預防措施一:要核實專利轉讓、專利評獎等機構的身份
在專利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一般都是利用專利文獻、專利公告中已公開的權利人的聯絡方式,採用發送信函的方式與專利權人進行廣泛聯絡,詐騙分子僅僅留一個電話或手機號碼,使得專利權人無法從對方獲取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因此,在收到信函後,專利權人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對對方的身份進行核實。例如,專利權人可以到互聯網上搜索該專利轉讓機構的相關信息,或者撥打對方的聯絡電話,進行詳細的了解和諮詢。同時到對方機構所在的工商局進行調查了解,爭取掌握對方更多的信息,這樣有利於專利權人更好地判斷對方的身份。
此外,利用專利評獎等方式進行專利欺詐的案例也不在少數,一些詐騙分子打著國內某些著名報社、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旗號,甚至冒充國務院的名義進行欺詐活動。因此,對於這類評獎委員會、評獎機構的真偽,專利權人一定要到政府相關機構進行核實。比如,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不少專利權人都收到“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等名稱的專利評獎通知,對於這類通知,專利權人可以與正規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委員會直接聯絡,核實相關人員的名字以及信息的真偽。
預防措施二:謹慎應對花言巧語,切忌盲目交費
針對非職務發明人急於轉化專利的迫切心理,詐騙分子往往在信函中對專利權人某項發明大加讚賞,並稱此發明前景市場很好,受到很多風投公司的親睞,但是需要專利權人交納一定的費用請專門的評估機構進行技術評估。也有犯罪分子利用專利評獎的名義,要求專利權人交納評獎費,數百到上萬不等。
對於這種收費的要求,上海市知識産權局政策法規處有關負責人提請專利權人注意,在收到專利轉讓、專利評獎之類的信件後,先要了解收費情況。通常來講,國家性的、正規的獎項都不會收費。專利權人轉化專利時,可以到各地知識産權局了解情況,備案。例如,上海市知識産權局就為專利權人提供標準的專利轉讓許可實施合同,還為專利權人提供相關指導,這樣即使出現糾紛,也有合同為依據。如果對方要求交評估費,可以和對方理論,先要求對方墊付,等轉讓成功,再付費也不遲。
預防措施三:專利權人要對自己的專利有客觀清醒的認識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專利權人對自己的專利沒有清醒、客觀的認識,導致上當受騙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北京市知識産權局執法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專利權人對自己的專利應該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雖然發明專利很不容易,但對自己專利的商業和經濟用途應該有一個客觀的估量。他指出,如果風投公司真的認為專利權人的專利有很大的經濟和市場價值,風投公司應該為專利權人承擔相關費用,否則就是公司的損失。
也有專家建議,專利權人特別是實用新型專利發明人在尋求轉化之前,應該進行專利檢索,看看自己專利的技術含量究竟有多大,這樣就不會輕易被對方提出的優惠條件所迷惑。
預防措施四:尋找正規的專利轉化機構
非職務發明人專利轉化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些舉措,舉辦“專利周”等活動搭建專利轉化的平臺,建立專利轉化的相關機構,為專利權人的專利轉化提供條件,如北京市知識産權局、中關村知識産權促進局等機構就提供這種服務。
有關專家表示,專利權人在考慮專利轉化時,可以盡可能地與這些正規機構聯絡,應該尋求正規的轉化渠道。
應對措施:向知識産權行政管理部門或公安局報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專利權人受騙後,可以採取兩種維權方式,一種是與行政部門如地方知識産權局聯絡,另外一種是向當地公案部門報案。
據記者了解,很多專利權人在發現自己被騙後,會首先求助於地方知識産權局。收到舉報投訴後,各地知識産權局會積極受理,一方面調查處理案件,同時與相關執法部門協調,將重大案件移送至公安部門。
根據我國法律,專利詐騙屬於經濟犯罪,對於數額較大的詐騙行為,專利權人可以向公安機關經濟偵察部門報案。我國刑法對於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有明確規定: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罰金;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産。
有關專家提醒專利權人,平時要注意收集、保留專利詐騙的有關證據,作為以後舉證的有力依據,發現被騙及時向專利行政管理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記者 孫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