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交易 網上購物防止欺詐的十大原則

2011年06月17日 13:09 來源:中國市場秩序網

  嘗試著在網上購物的人多起來,網上購物糾紛等問題也慢慢多起來,諸如網絡上刻錄機變成烏龍茶;網絡大賣MP3隨身聽,結果卻是一場空;在網絡進行演唱會宣傳,消費者購買門票後到現場卻只見攤販,甚至出現冒充網絡銀行網站,騙取賬號與密碼等糾紛,令不少人對上網交易視為畏途。

  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面對電子商務潮流,除了解法律權利外,更應該掌握一些網上消費時自我保護的技巧,以愉快享受數字新時代的購物便利。本文是參考美國國家消費者聯盟的網絡欺詐觀察計劃所提供上網基本竅門和聯邦交易委員會的安全在線購物準則,配合十種網絡常見電子郵件詐騙行為與實際案例經驗整理的,為消費者提供十條安心上網購物的參考意見:

  一、 儘量與現實世界中信譽良好的公司所設電子商店,或與網絡世界中商譽良好的電子商店進行交易。

  二、 避免與未提供足以辨識和確認身份資料(登記名稱、負責人姓名、地址、電話)之電子商店進行交易。若對該商店感到陌生,可要求提供紙本的記錄或簡介,配合電話詢問等方式作進一步了解;這些文件都有電子商店基本資料,可供將來處理爭議之需。

  三、 不可單純從網站設計的美觀或時髦與否來判斷其可靠性,同時不要僅靠網頁上商店名稱判斷其真實性。應先確認一致性資源定位器(URT,一般稱為網址)是否正確,以避免進錯電子商店。

  四、 向當地消費者團體查詢電子商店過去的交易記錄,或向電子商務自律組織查詢已經獲得認證的電子商店。

  五、 就電子商店或網絡廣告之商品價格,若與市價差距過於懸殊或顯不合理時,要小心求證切勿貿然購買。先進行了解電子商店退貨與換貨原則和所支付費用總額(包括預防運費與稅金等),再決定下訂單。

  六、 消費者在進行網絡交易時,應列印出交易內容與確認號碼之訂單或將其存入電腦,並妥善保存交易相關記錄。

  七、 就網絡的電子佈告欄(BBS)與新聞論壇(NEWSGROUP)上許多個人刊登之商品廣告,應仔細區分個人買賣或是商業交易,避免在享受權利時無法受到保護。

  八、 查清楚對方是合法公司後,在確實有必要時,才提供信用卡號碼與銀行帳戶等個人資料,並避免輸入與交易顯然不相干的個個資料。

  九、 對於在網絡上或通過電子郵件以朋友身份招攬投資賺錢計劃,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輕信免費贈品或抽中大獎之通知而支付任何費用。

  十、 父母應該關心並陪同孩童進行網絡購物活動,防止兒童受騙或做超出能力以外之交易,並避免兒童接觸到影響身心健康發展之商品。

主辦: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承辦: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