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血荒不是一天“荒”成的

 

CCTV.com  2010年11月02日 15: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記者手記

  在昆明採訪血荒稿件時,血站和醫院工作人員見到記者都會説這句話,“多虧了你們宣傳啊,要多宣傳宣傳,讓更多的人來救急。”我會回一句,“這是應該的。我們更希望能根除血荒。如果哪天全國不再缺血,不再需要媒體這種應急式的報道,大家會更高興。”

  血荒能否根除?如何根除?採訪中發現了幾個悖論。

  血站工作人員幾乎一致認為,“是國民素質不高,精神文明建設還需加強。”需要一個“固定、自願、足夠”的獻血人群才能避免血荒的出現。姑且看作國民素質不高導致獻血者少。素質提高需要時間,那麼素質沒提高前,就無法解決血荒甚至是改善?把獻血者少的原因,歸咎到國民素質上,有推脫之嫌。

  有的血站工作人員把學生搬離市區甚至是天氣不好,當做血荒的原因,更站不住腳。昆明市2003年開始就説要將大學生搬到離市區20多公里的呈貢大學城去。7年過去了,搬了11萬人,佔昆明市大學生總數約三分之一。按照血站工作人員的説法,大學生佔總獻血量的30%。這一搬就搬走了獻血量的10%。我問,“難道這是造成10年一遇血荒的原因?”天氣、大學生和農民工的遷徙、城中村的改造,這些情況每年都有,是否每年都要遭遇十年一遇的血荒?問工作人員,她答不上來,我也答不上來。

  真正的原因,隱藏在這些表象的背後。普遍使用的獻血屋,昆明竟然一間都沒有。工作人員人稱“已經申請了三年了,還沒批。”竟然還有公務員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稱,“不知道昆明正在鬧血荒。”更多的人不相信血站和醫院,血液使用成本不透明和一些浪費血液的醜聞,使得相關部門公信力喪失。

  採血力、宣傳力、公信力三者缺失,作為十年一遇血荒的原因更令人可信。

  日本做出了一種嘗試,在1964年作出了《關於推動無償獻血的決定》,把能發動的部門和能利用的一切宣傳工具充分調動了起來,在各市、區、鎮、村以及保健所設立了協議會,以法律形式規定官員必須&&無償獻血,各級官員每年獻血一次,超過年齡或因病不能獻血的,要到血液中心當一天負責人或組織一次獻血活動。同時,規定每年7月為獻血活動月,在中小學開設獻血知識課,並組織學生到血液中心參觀。到了1973年,日本的無償獻血即完全保證了全部臨床醫療用血。

  另一些國家,獻血更多是民間力量在推動。西班牙的小城卡斯塔利則做出另一種嘗試,該市的獻血比例全國最高。居民們認識到醫療用血的需要及獻血這一崇高行為的意義,為獻血者的奉獻精神和人道主義義務建立了永久紀念碑。該碑高約3米,碑的正面刻著“你將因他們的崇高行為而認識他們”。

  血荒是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是日積月累之後的集中爆發。政府與公民都應正視問題,不推脫,不應付,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陳寧一(新京報深度報道記者,10月28日刊發《昆明血荒背後》)

責編:周鵬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