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前不久,在全國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周上,作品《無水不永》被評為宣傳海報一等獎。它巧妙利用漢字“永”的文化內涵,將其一“點”重點突出,昭示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出現重大危機,表明節水的緊迫感和社會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在人類文明史中,水的作用居功至偉。然而,近些年來,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資源日漸匱乏,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的一大問題。“水,將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後的又一嚴重社會危機。”聯合國水資源會議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了這樣的警告。
目前,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為22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國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全國正常年份缺水量約400億立方米,而且嚴重的水污染、水質性缺水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尤其令人憂心的是,一方面水資源緊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用水效率低和嚴重浪費現象。
為應對日趨嚴重的“水荒”,不少地方召開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會,也相繼上調了生活用水價格。單純依靠價格杠桿,雖然無法緩解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但水價上漲的確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訴人們:用水有價,水資源稀缺。
應當説,近幾年來水價的上漲已經對國民節水意識的增加起到一定作用,不少節水的小改革都是居民發明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水價連連提高,但用水量並沒有明顯減少。其中,“公家”對水資源的浪費佔有相當大比重。
某些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對節水缺乏足夠的認識,一些機關工作人員,自己在家裏能夠節約用水,面對公家的水浪費卻習以為常。讀者來信中列舉的“君不見”,在生活中常常遇見。
筆者曾去一個十分缺水的西北城市參觀。孰料,在其市區一轉,發現這裡根本不像嚴重缺水:幾處大型人工湖,水量充盈波光艷艷,還有遊客划船,恍若江南水鄉。與當地群眾攀談才得知,水是政府耗費鉅資專門從外地引來的。
作為嚴重缺水的城市,政府從外地引水,若是為解決群眾吃水難題還值得讚揚,但如果把引來的水大量用於建造水上公園,就顯得奢華和浪費了。據説,為了宣傳這一“民生工程”,當地還專門創立了“水節”。戲水、潑水的節日場面一定很熱鬧,但因此耗費了多少水資源,卻不難想象。
一些缺水城市熱衷於建設大草坪和耗水量大的水景觀光點,有的城市甚至認為開展節水會影響投資環境,把低水價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為了“金山銀山”政績工程,而不惜以毀壞“青山綠水”為代價。
古語雲:“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就是説,浪費帶來的災禍比天災還要大。如今的水資源現狀,我們已經沒有資格和權利去浪費;除了節水護水,我們別無選擇。
正如來信所説,“莫待枯竭談節水”。節水護水應該是一項永無終點的系統工程。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每一個人都必須樹立高度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要作為全社會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發揮示範作用,這對於引領全社會節水護水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應曝光鋪張浪費水資源行為,促成人人不再對“長流水”司空見慣,不再對“一滴水”不屑一顧。
從一點一滴節水護水,才能水長綿綿,我們的生命之源才能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