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在非洲建學校 希望工程邁向國際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13所小學欲落戶坦桑尼亞和肯尼亞 建立資助模式是最大挑戰

  ■ 本報記者 杜志瑩

  從2006年開始,希望工程就開始了走出國門的嘗試,只不過這一次邁出了更為踏實的腳步。在希望工程21歲的時候邁出國門,是因為到時候了,不管從內因還是外因來看,希望工程成功轉型升級,告別悲情,將視野和觸角投向了世界。

  今年3月,希望工程邁出了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將在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肯尼亞援建13所學校。
  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青基會”)秘書長涂猛的話説,“希望工程這一步走的好遠。”
  其實從2006年開始,希望工程就開始了走出國門的嘗試,只不過這一次邁出了更為踏實的腳步。在希望工程21歲的時候邁出國門,是因為到時候了,不管從內因還是外因來看,希望工程成功轉型升級,告別悲情,將視野和觸角投向了世界。
  然而,這畢竟是跨出的第一步,在國外如何設計項目、如何建設學校、如何形成資助模式,這一切尚處於探索的階段。
國際化“蓄謀”已久
  這次去非洲建希望小學,並不是青基會的首次“出國”,在此之前,就已經吹響了走出國門的序曲。

  3月6日至19日,涂猛帶著他的團隊走進了非洲的三個國家:坦桑尼亞、肯尼亞和馬拉維。此次前行,是繼2月份青基會團隊非洲探路之後的落地之旅。
  不久之前,天九儒商集團、銀賽控股集團和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全球未來領袖俱樂部秘書長盧星宇找到青基會,捐贈1600萬元,希望青基會能去非洲建希望小學。“這筆捐贈是定向捐贈,在非洲援建希望小學,如果是捐贈給希望工程的指向為國內的善款,我是一分錢都不敢動的。”涂猛特意解釋,因為之前有很多人質疑青基會是不是拿了捐贈人的錢去非洲建學校去了。
  這次去非洲建希望小學,並不是青基會的首次“出國”,在此之前,就已經吹響了走出國門的序曲。
  2006年的時候,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就找到涂猛,商談有沒有可能把希望小學建到國外去,當時TCL已經發展到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在越南的河內有自己的工廠。因此,李東生希望青基會能在河內建希望小學,以便回饋當地的社區。但由於一些其他因素,河內方面表示時機尚不成熟,最後項目沒有成功落地。“如果當時沒有外圍因素的影響,可能當時就在河內建成希望小學了。”涂猛説。
  儘管在河內沒有商談成功,但是2007年,與廣西交界的越南的一個省找到青基會,希望青基會去他們那裏做公益項目。當時青基會正在做希望工程快樂體育項目,就給這個省的小學援建了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
  到了2009年,希望工程開始了走出國門的嘗試,希望工程牽手馬來西亞,中國的小學和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結對子,並援建了四個希望工程圖書室。2010年,青基會還將馬來西亞的孩子接到中國來歡度世博會。
  “這一次走進非洲,是踏踏實實地邁出了希望工程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涂猛説。目前,天九儒商集團與青基會簽署了1億元的捐贈協議,分10年捐贈完畢。今年已經到賬的捐贈善款是1600萬元,其中,天九儒商集團捐贈1000萬元,銀賽控股集團捐贈500萬元,還有一個企業家的孩子捐了100萬元的壓歲錢。
  這些資金將資助非洲的13所小學,其中坦桑尼亞有3所小學,資助款為600萬元人民幣,肯尼亞有10所小學,資助款為1000萬元人民幣,將全部投放在這兩個國家的農村學校。
援助模式尚在摸索之中 
  涂猛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非洲希望小學的房子怎麼蓋。在非洲的時候,涂猛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誰來幫你建房子?”涂猛憂慮重重,笑不出來。

  在非洲,青基會人生地不熟,而做公益項目最要緊的是把資源傳送的體系建立起來。“這些在理論上是有思路的,比如和當地政府合作、和使館合作、和當地NGO合作。”涂猛説。
  目前,青基會可能需要借助這三種力量,但更多是借助青基會自己的力量。“我們正在招兵買馬,同時叮囑非洲的留學生監督,我們要在非洲有據點才行。”
  其實,涂猛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非洲希望小學的房子怎麼蓋。在非洲的時候,涂猛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誰來幫你建房子?”涂猛憂慮重重,笑不出來。
  在坦桑尼亞,涂猛找了一家中資公司,這家中資公司經過政府招投標選中,曾建過中國政府在坦桑尼亞的援建項目。
  “他們願意把工錢捐出來。”涂猛非常高興,公益項目最講究品質與價格比,每一分錢用出效益,這是青基會追求的目標。如此一來,由誰在坦桑尼亞援建小學的問題就解決了,坦桑尼亞濱海省巴加莫約縣的摩唆嘎小學將於4月底開工建設,年內交付使用。
  但在肯尼亞,仍需要在三種方案中進行選擇比較,擇優而錄。
  在肯尼亞當地有中資公司,涂猛了解之後發現,從原材料、施工設計等一條龍做下來,中資公司建學校的成本非常高。涂猛在肯尼亞看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是八年一貫制的,校舍分新舊兩部分,新校舍是中國政府援建的,九間教室加廁所、廚房、電腦教室等,另一部門是原校舍。新教室約70平方米,老教室約54平方米。
  涂猛開始算這個學校的賬,刨除多餘的面積,中資公司每平方米的造價是當地公司造價的5倍以上,這個比較嚇了涂猛一跳。原來,中資公司的建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在肯尼亞,當地水泥的價格每噸275美金,而中國是每噸275元人民幣,肯尼亞的建材價格高出中國的三倍。
  唯一欣慰的是,中國公司建造的房屋質量是貨真價實的。“肯尼亞當地的磚頭,用手指一捏就碎了,屋頂是一層薄薄的鐵皮。”
  如果讓中國公司承建希望小學,造價高、質量好、進度能控制。如果依靠當地力量建,造價低、進度和質量的無法控制。目前,涂猛還沒有找到好答案。
  涂猛認為,還一個好的辦法是在當地聘用、培訓項目官員,讓這些官員盯項目進度,然後按照進度分四次撥款,階段性的報賬。英國政府正在肯尼亞援建一所學校,25萬美金,建8間教室,4間教師宿舍,2間辦公室加60平方米的廁所。涂猛經測算,大概是135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的造價,和國內相當。目前青基會已委託中國使館聯絡英國使館了解他們的監控辦法。
  “在肯尼亞援建10所學校,我希望有嚴格的報賬制度,先建學校,再給錢。”如此一來,當地承建方需要在銀行貸款。但這種方式肯尼亞方面沒有碰到過,感覺很為難,但並沒有否定,“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讓步,採用英國的方式,階段性報賬,能控制進度和質量。”涂猛説。
  還有一種方式,是在國內採購,然後直接運到非洲援建的方式。“好的彩鋼可以使用五十年以上,大概每平方米1000多元,我們打算這個週末去看貨。”涂猛説,如果用這種方式援建,一個學校最慢15天就能蓋成。
  “在坦桑尼亞建學校的模式不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模式,這個做不到。”因此,在肯尼亞要探索另外的路。
內外因促希望工程升級
  希望工程走進非洲的動力來自兩種力量,一種是中國公益事業正面臨升級轉型,從救助轉向資助發展,另一種是來自希望工程的內部力量。

  很多人質疑:希望工程為什麼要走進非洲?
  在涂猛看來,希望工程走進非洲存在一個大的前提、兩種力量。
  涂猛説,社會公益事業存在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貧富差距,差不多的富裕和同樣的貧困是沒有公益的。公益事業有不同的層級,程度最高的是救助,其次是資助,最後一個層級是發展。貧富差距的範圍程度不同,社會公益事業的層級也不太一樣。
  在任何一個國家,隨著政府、市場、社會的共同作用,在貧富差距出現變化的時候,NGO作為公益事業的提供者,當它的工作從救助向資助、發展轉變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現象,即NGO會將它的視野和觸角從本國投向世界。“如果這個差距很大,如果有其他因素干擾,這個時候NGO主要的關注投放在本國。”這是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大的歷程,這是一種外部的力量。
  第二種力量來自於內部,來自於青基會的使命驅使,來自於希望工程升級的走向。
  “希望工程的使命同樣適合非洲。”涂猛説,希望工程的使命是“助農民的後代人人有書讀。”這次希望工程走進非洲,就是給非洲農民的孩子蓋學校。
  在國內,“兩免一補”的教育政策實行後,已基本解決因貧失學問題。當失學現象大為減少之後,希望工程正在謀求升級,其升級的主要的含義就是希望工程的資助重心從教育的起點公平轉移到教育過程公平。
  “當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平,城市和農村差異非常大。很多農村小學五門基礎課開不起來、缺老師、缺設備,資源配置很不公平。”涂猛説。
  在這種背景條件下,青基會明確提出希望工程告別悲情,告別大規模的救助,推出了系列的快樂的産品,如快樂體育、快樂音樂、快樂電影,還在設計好幾個子産品,都是圍繞配置社會資源協助政府推動農村教育過程公平。
  當前,整個中國的社會公益事業進入一個救助的攻關階段,涂猛説,“這個時候我們要為公益事業提升到資助層級、提升的發展階段做準備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有人先走一步做探索。希望工程在內外因動力下,承載著一種使命,必須邁出第一步,走出國門,走進非洲。”

  ■對話

  《公益時報》:希望工程走出國門,今後的資助服務的重點地區是哪?
  涂猛:今後希望工程的資助服務重點還是在中國。在此基礎上,希望工程要走出國門,實施國際化戰略,首先在非洲欠發達地區實施資助服務,為改善當地的辦學條件提供一點實實在在的幫助。我們要動員社會力量,加大資助力度和規模,在非洲把希望工程做起來,把品牌做起來。希望工程走進非洲要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不附帶任何條件,持續、實在、友好。
  走進非洲是希望工程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目前已開始為非洲的希望小學項目募款。
  《公益時報》:非洲的希望小學建成後是什麼樣?
  涂猛:我們借鑒了中國的經驗,在非洲幫助現有的農村小學改擴建,完善它的功能,滿足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然後根據需求配備其他設施。在非洲援建一所小學我們定的標準是150萬元人民幣。
  《公益時報》:國內NGO走出國門會否是個趨勢?
  涂猛:剛開始的時候需要有一些前行者去探索,國內NGO大規模地走出國門目前還不可能,只有一些先行者取得經驗後,有一個資助的模式出來讓大家借鑒,才有可能發展更多的NGO走出去。目前在國外做項目最大的挑戰是資助模式的建立,這雖然不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