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關注農民工新特徵新變化

公益資訊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7月18日 11:14 A-A+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652萬人。隨著新生代農民工成為群體中的大多數,他們的學歷、收入、技術水平和生活環境都在逐步提升。農民工群體出現了哪些新特徵?他們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有什麼新變化?

  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看到農民工的身影。他們是即將建成的高樓裏忙碌的建築工,是烈日下奔忙的快遞員,是照顧一家生活起居的保姆,是早餐舖子裏攤雞蛋灌餅的夫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652萬人,其中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群體的絕大多數。在城市中打拼的他們正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學習技能、提升自我,為更好的明天奮鬥著。

  50.5%

  新生代農民工佔比

  從散工到技術能手:“掌握一門技術,活兒才能幹得長久”

  擰緊螺絲、添加潤滑劑、安裝和維修塔吊鏑燈……在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潤城八區的項目工地上,胡賢林正一絲不茍地工作著。雖然今年還不到30歲,胡賢林卻已經是工地上有資歷的“老工人”,外出務工已有十來年的時間,現在負責著6台塔吊、15台電箱的正常運行。

  像胡賢林這樣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大軍的主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0.5%,比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胡賢林的老家在雲南富源縣大河鎮黃泥村,因為偏僻落後,早年外出務工的人很多。在村裏人的帶動下,胡賢林早早地就跟著出了村子。一開始,胡賢林只是打點散工,在工地上搬搬磚,做點雜活。

  “雜工是個體力活兒,雖然簡單,掙的錢也能糊口,但我想要的不止這麼多。”在一次縣裏的技術培訓中,胡賢林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掌握一門技術,活兒才能幹得長久,也能掙得多些。”

  培訓後,胡賢林報考了一所大專的技術專業,開始系統學習理論和技術。在一系列培訓和學習後,胡賢林正式成為一名機電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幾年的時間裏,他考取了電工證,去年還通過了全國二級註冊建築師考試。“胡師傅在我們工地務工快6年了,他勤奮好學,一直是工地上大家學習的榜樣。”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潤城八區項目經理顏澈説。

  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在各個項目上都設置了農民工夜校,每天晚上為農民工學員講授各類施工規範、先進施工工藝、新型材料運用、質量標準、安全知識等。即使再累再辛苦,只要不用加班,胡賢林基本上都會準時出現在夜校的課堂上。“我自己就是吃了學習少的虧,增加點理論知識對自己沒有壞處。”胡賢林説。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前,在雲南省第十五屆職工技術技能大賽重點工程類決賽上,來自雲南省28個重點工程的150名混凝土澆築工和50名臨水臨電安裝工同臺比拼了工程技能,胡賢林參加了臨水臨電安裝的大比拼,並一舉奪得了“技術狀元”。

  “我們建築工人靠的就是手藝,參加這樣的比賽可以和同行切磋技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胡賢林説。

  現在,作為技術工人,胡賢林一年能有十來萬的收入。每年回家,説起自己的工作,村裏人都羨慕不已。兩年前,胡賢林用攢了幾年的積蓄,在老家蓋起了新居,説起將來,胡賢林一臉期待,“希望能夠在技術上更加精進,然後早日成家。”

  32.9%

  接受技能培訓人員佔比

  從臨時工到勞動模範:“是職業培訓把我這塊石頭點成‘金’”

  農民工侯金秀的生命之河,在中鐵大橋局突然拐彎。

  工地搬磚、餐館刷盤子……10多年前在北京“賣苦力”的他,從未想過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己,能擁有19項革新成果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

  2005年,他來到中鐵大橋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京津城際鐵路項目部,成為一名學徒電工。剛開始,面對一竅不通的電路設備和維修、施工等技術問題,他手忙腳亂。有一次操作機器時,還差點引起安全事故。從此,他主動睡到了工地移動板房的門口,隔壁師傅一有動靜,他馬上穿戴整齊,跟著去工地幹活,借機“偷偷學藝”。同時,他還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農民工夜校,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理論知識。

  靠著這股學習和鑽研的勁頭,侯金秀逐漸成為公司的技術能手。他愛琢磨“金點子”,不斷進行節材降耗的技術革新嘗試,累計完成19項機電設備革新,成為施工一線的“多面手”。“是職業培訓把我這塊石頭點成‘金’。”侯金秀感慨地説。

  2011年12月1日,對於侯金秀來説是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他和中鐵大橋局簽訂了勞務合同,完成從“臨時工”到正式職工的華麗轉身。後來,他又先後獲得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中鐵大橋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農民工的全面發展,公司提供農民工夜校、職工書屋等幫助他們技能提升,還經常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生産等相關領域的培訓教育。通過每年開展青年創新創意大賽、職工技能大賽等活動,激發職工的發明創造靈感,助力職工成長成才。

  針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越來越受到用工單位的重視。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接受過農業或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2.9%,其中,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0.6%,接受農業技能培訓的佔9.5%,農業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都參加過的佔7.1%。

  湖北省內600萬農民工,佔全省産業工人的半壁江山。2017年9月,湖北印發《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農民工納入終身職業培訓體系,鼓勵建設農民工實訓基地,切實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公平保障農民工落戶、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作為城鎮常住人口的權益,加快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等。

  今年,湖北還將推動100萬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培訓建築業農民工20萬人次、將傑出農民工優先納入勞模評選等63件實事落地落實,進一步增強農民工的獲得感。

  98.7%

  義務教育年齡段隨遷兒童在校率

  隨遷兒童有學上:“我們一家人能在一起了”

  “離家在外,最惦記孩子有沒有書念!”擔心了大半年的唐君,聽到兒子今秋能在西安順利上小學,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唐君和丈夫從四川巴中來到西安打工。6年前,兒子出生後,夫妻倆在西安市南郊乳駕莊社區租了套兩室的房子,離工地不算遠,上下班挺方便,唐君覺得生活還不錯。

  “今年春節剛過,我就有點焦慮了。”唐君説,兒子眼瞅著幼兒園就要畢業,但秋季上小學,還沒個著落。

  沒承想,上個月幼兒園開家長會,附近小學校長也趕了過來。“大家放心,娃娃們肯定有學上!”校長耐心提醒,“外地的家長,記得備齊四份材料,登記一下就沒問題了。”

  “四份材料”都有啥?西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當地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實施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四證審核”制度,即居住證明、戶籍證明、務工證明、流出證明。

  “持‘四證’到指定單位登記,區縣教育局審核後,會統籌安排入學。”該負責人表示,“各區縣教育局協調派位,要確保符合條件的學生,應入盡入。”

  “原本我還擔心,兒子得回巴中唸書。”開完家長會,唐君就咧著嘴笑了,“現在好了,我們一家人能在一起了!”

  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含學前班)為83.3%,義務教育年齡段隨遷兒童的在校率為98.7%。在西安老城碑林區,東羊市小學的520名在校學生中,近一半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除了本地戶籍居民,在學區內務工的外地人員,只要持‘四證’登記,我們都保證其子女順利入校。”東羊市小學校長李娟告訴記者,碑林區教育局會統籌轄區內適齡兒童人數和學校資源分佈,“我們的原則是,‘一個都不能少’。去年,18名附近學區的孩子,也就近安排到我們學校就讀。”

  順利入校重要,過得快樂更重要。“前一陣兒,各班的心理劇展演,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李娟介紹,班主任根據本班情況,撰寫劇本;學生和家長同臺表演,其樂融融。“不管是哪種生源,跨進了校門,都是我們的孩子。大家庭裏,所有人都要感受到溫暖。”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