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把詩意寫進“行進中的中國”

副標題:

來源:光華銳評微信公眾平臺 | 2020-03-01 15:06:06
光華銳評微信公眾平臺 | 2020-03-01 15:06: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引言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一首崔顥的《黃鶴樓》流傳千古,家喻戶曉,其中的氣魄和開闊,早已鐫刻在中國人的精神圖譜中。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中,曾多次提到武漢黃鶴樓,庚子春節期間熱播的第五季節目中,點評嘉賓康震更是登上了這座天下名樓,“身臨其境”暢懷詩情畫意。

始建於三國時期的黃鶴樓,千百年來引無數文人墨客競相賦咏,雖屢經損毀和重建,至今依然是荊楚標誌性的所在。它雍然佇立,與雄偉的長江大橋交相輝映、共擔風雨。詩意武漢,必早日衝破陰霾,如滔滔江水天際長流。

共克時艱的日子裏,我們更需要詩意。《中國詩詞大會》五季以來,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熱愛古典詩詞,涵養詩心,快意飛花,讓我們相信,愛讀詩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

《中國詩詞大會》五季以來,保持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詩意新的氣韻節奏。第五季中,全新登場的“身臨其境”題型讓大家眼前一亮,鏡頭跟隨嘉賓走出演播室,探尋千古名篇誕生地。腳踩山川錦繡,頭頂歷史的天空,詩詞中瑰麗的想象猶似撲面而來,讓人沉浸在詩畫之中,某一瞬間仿佛已與詩人對面而向,其情可以共話聆聽。

節目中,康震老師不僅帶我們登上了極目遠眺的黃鶴樓,還行走過“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宮含元殿遺址,曾前往廬山秀峰瀑布嘆賞“挂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也曾攀沿四川劍門古蜀道見證它的險峻巍峨。還有蒙曼老師在重慶奉節白帝城邊,為我們解鎖了“鐵鎖沉沉截碧江”的氣象萬千,以及楊雨老師帶我們走進蘇州博物館,借園林奇景闡發“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秀美意境。讀萬卷詩,行萬里路,唯有“身臨其境”,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詩詞的曼妙和詩人的匠心。

詩歌是古老的,“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是年輕的,作為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詩歌的生命是對生活的熱忱和渴望。

詩詞中的這份青春之氣,洋洋灑灑鋪滿了詩篇,浩浩湯湯貫穿上千年。那是李白在廬山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自信瀟灑,是杜甫在泰山抒懷“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激情迸發,是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自信豪邁。如今,這樣的青春意氣在《中國詩歌大會》的節目中揮灑,成為展示當代中國人的舞臺和天地。

用詩意奏響青春進行時

在節目中我們欣喜地看到,詩歌走近了當代青少年,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古老的詩歌與青春的生命相遇,促進了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一期,第一個上場的是一個只有5歲半的孩子。幾乎和詩詞大會同齡的小男孩王恒屹,已經能背580多首詩詞。他在節目中冷靜沉著的表現,獲得了滿堂彩。

選手宋明糠小學三年級接觸到國學課程,從此喜歡上了古典文化。他很喜歡古代的詩文,好奇心驅使他買了很多與詩詞相關的書籍,並時常用古詩詞練習書法。在節目現場,宋明糠更是根據主持人和嘉賓給出的三句不同意境的詩,即興吹奏笛子,悠揚曲調中演繹詩意盎然。

 

當然,描摹詩詞的青春,不在年齡、不在國籍、不在地域。83歲的劉敏華奶奶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教授,每天都要背些詩歌,“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腦子才不會僵化。我要詩意地生活。”90歲的老伴劉影則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空戰的老飛行員,是共和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現在爺爺的記性不太好了,但是爺爺奶奶還是會一起讀詩。恩愛的晚年生活有了詩詞的陪伴,更加浪漫。

《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看到,數闕詩詞驚艷了時光,愛詩的人心中常駐芳華。

把詩意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在節目中我們還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百行團成員,不僅將詩意融入到生活中,更把奮鬥的青春融入了祖國發展的進程中,把詩意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

 

《中國詩詞大會》中亮相的楊燕,來自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編辦。南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剛剛接受了省檢和國檢。同時,南江縣委還面臨著機構改革的重大任務。楊燕不僅愛讀詩,而且時常寫詩,她坦言,詩詞是她最好的減壓方式。

基層民警楊衛民時常會因抓捕工作遇到危險,知道實情的女兒楊欣蓓雖然為父親擔心,但是她深知爸爸做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一起背古詩詞,玩詩詞遊戲,成了父女二人深入交流和緩解疲憊的溝通方式,保家衛民的民警家庭父女用這份互動砥礪前行。

 

來自浙江省紹興市上虞人民醫院的章年年,是一名從業十八年的骨科大夫,手術室、病房佔據了他生活的大部分。工作的間隙,他最喜歡靠在手術室外走廊的墻上,用手機刷一會兒最喜愛的詩詞,這是他緩解緊張心情最好的良方。詩詞帶給他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而他也希望把這種溫暖的信念傳遞給每一位病人。

愛詩詞,愛生活,讓我們成為有溫度的奮鬥者,在各行各業堅守使命擔當,書寫著新時代的詩意人生,譜寫出屬於我們的時代交響。

乘著詩意的翅膀勇敢逐夢

為什麼詩詞總是打動我們,因為詩中有情,更有夢想。

來自貴州的人民警察翁智平,是一位為女兒圓夢而來的媽媽,她的女兒楊玉書是《中國詩詞大會》一名忠實的“聽眾”。女兒原本有著光明的前途,2014年已經考上了四川大學,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女兒雙目失明……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看《中國詩詞大會》成為母女兩個最豐盈的時光。女兒偶爾提到,如果自己看得見,説不定也能站上《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為此,翁智平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偷偷學習背誦古詩詞,並最終鼓足勇氣報名,為女兒圓了夢。

 

詩歌如光,不僅可以驅散內心的陰霾,也讓我們相信,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依然可以選擇詩意而不平庸的生活。翁智平的女兒説:媽媽是自己的眼睛,等媽媽年老的時候,自己願意成為媽媽的拐杖。這是多麼動人的詩句。

 

當於淼站上舞臺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少年,很難想象他是從小就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必須佩戴助聽器才能與人交流。他的爸爸于水坐在家庭團席位中,始終微笑地注視著兒子。爸爸説自己平時愛開玩笑,有些話從來沒有正式説過,這次寫在了紙上,要念給兒子聽。他説: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

只是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

有的花開始默默無聞,

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別人的花怒放了,

自己的花還沒有動靜,

就著急了,放棄了。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也不會開花,

因為它是一顆參天大樹。

人生難免遭遇苦難,我們無法選擇一帆風順,但可以選擇面對人生的心境。心中有詩的人,懂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豁達,相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擁有將苦難化為力量的信念,行走不一樣的人生,遇見一邊獨好的風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詩詞。正如《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主持人龍洋的一段開場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奮鬥是一種姿態,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青春年少的時候,奮鬥是“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兩鬢如雪的時候,奮鬥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奮鬥讓人生更加完整,更加成熟,也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一年一度的《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成為用詩意紀錄時代的光影畫冊,讓我們看到,當代中國人努力地將個體發展融入社會進程,讓詩歌與生命交融,把詩意寫進“行進中的中國”。

編輯:張淩雲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我來説兩句

我要評論取消

提交

微笑
酷
親親
耶
鼓掌
調皮
星星眼
大笑
偷笑
比心
點讚
送你花花
禮物
慶祝
666
打氣
棒棒噠
打call
厲害了
加油
大神V5
睡著了
發呆
疑問
害羞
暈
哼
抓狂
驚恐
捂臉
機智
摳鼻
往期回顧
正在閱讀:中國詩詞大會:把詩意寫進“行進中的中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