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麻辣燙、炸雞、涼皮等小吃類食品因為富有風味、方便快捷,受到很多年輕人喜愛。然而小吃食品的衛生狀況也經常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7.8%的受訪者經常吃小吃,66.8%的受訪者偶爾會吃,僅3.6%的受訪者從來不吃。
在上海一家商場工作的鄧媛媛,幾乎每天下班都會在住處附近的夜市買些小吃。“夜市上的小吃種類特別多,鐵板燒、麻辣燙、手抓餅、臭豆腐、土豆片,賣得特別火。”鄧媛媛説,路過小吃攤,陣陣香味兒總讓她感覺拔不動腿。“我挺喜歡吃辣的,買小吃時都會囑咐老闆多加辣椒,感覺吃起來不但風味十足,而且很解壓”。
在河北石家莊某房屋仲介公司工作的張皓也經常吃小吃。“我很少做飯,也沒時間。早上一般在小吃攤買個卷餅,午飯和晚飯除了蓋飯、麵條,有時會買點熟食,搭配主食一起吃。”張皓説,對於這些小吃的衛生狀況,他其實很擔心,但是剛工作,比較忙,工資又低,“小吃方便快捷,關鍵是便宜”。
調查中,90.2%的受訪者對路邊小吃的衛生和安全問題表示擔心,回答非常擔心和比較擔心的分別佔30.2%和60.0%。63.7%的受訪者曾因吃小吃引發身體不適。
張皓患有慢性腸胃炎,在他看來,這和經常吃小吃有關。“有一次我吃完外面買的熏肉,拉了一天肚子,後來腸胃炎就頻繁發作。去年去醫院看病,連檢查帶買藥、治療,花了將近4000元錢”。
為什麼一些人明知小吃可能存在隱患還去購買和食用?調查顯示,47.1%的受訪者是因為難抵小吃誘人的風味,25.4%的受訪者感覺小吃方便低價,15.1%的受訪者因為有吃零食的習慣,7.7%的受訪者認為是地方小吃包含著當地文化。
今年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通報35家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中含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其中不乏知名企業。日前,京城小有名氣的西便門美式炸雞店老闆,因此被正式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北京市民牛建國非常關注以上新聞。“我挺喜歡吃火鍋、鴨脖子之類的東西,總覺得有些小吃讓人越吃越上癮,看了新聞才知道竟然可能有罌粟殼成分,雖然是微量,但也真是讓人挺擔心的。”牛建國説,其實買小吃時,他多少都會有些擔心,但還是忍不住過段時間就吃一些解饞。
鄧媛媛説,她住處附近的小吃攤老闆,基本都和自己住一個小區。白天的時候,賣小吃的三輪車就停在衚同裏。“那些三輪車大都油膩膩的。老闆一般只把製作工具收起來,也不知道會不會每天清洗。我們小區附近的流動攤位很少有人來管,如果吃出問題,只能自己找老闆理論,不嚴重的話也就算了”。
怎樣解決小吃類食品衛生和安全問題?調查中,70.2%的受訪者建議出臺相關食品標準,62.0%的受訪者建議執法者加強監管和懲處力度,53.7%的受訪者建議流動攤位固定化,53.5%的受訪者希望經營者守法自律,30.0%的受訪者建議消費者積極投訴。
“我看新聞時發現,現在有些地方對特色小吃制定了標準和製作規範,比如羊肉泡饃、肉夾饃、月餅等。我覺得這種做法應該點讚。”鄧媛媛認為,小吃往往有地域特色,在外工作的年輕人,有時吃小吃也是因為想念家鄉味道,衛生問題會破壞人們對地方小吃的喜愛。“如果能在相關規範中制定更具體的衛生標準就更好了”。
張皓認為,對於小吃衛生條件不達標、違法添加成分的攤主和商家,就應該嚴懲,這樣才能起到震懾作用。“另外,有條件的單位應該建食堂,或給員工統一訂餐,解決大家吃飯問題”。
受訪者中,33.7%的人來自北上廣深,32.6%的人來自其他省會城市或直轄市,20.9%的人來自地級市,8.8%的人來自縣級市,3.7%的人來自鄉鎮或農村。(記者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