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星期五 小雨
在主體採訪接近結束的時候,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華西村臥虎藏龍,人才太多了。本村土生土長從未離開過的,周邊村合併進來的,嚮往華西村買戶口進來的,外地來華西發展被企業留下的,外出上大學或出國開過眼界依然選擇歸來的,各種各樣背景和經歷的人,你都能在這裡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都在為華西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三次來華西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也結識了不少朋友。除了必然不能少的新老書記,其他很多人的故事也富有傳奇色彩。80年代,懷揣大學教師夢想的陜西小夥程先敏因一個偶然機會進入了華西村企業,從此便在這裡紮根;90年代初,瞿建忠放棄國營企業穩定的工資和城市戶口,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21世紀初,在蘇南鄉鎮企業紛紛由公轉私時,楊永昌卻逆勢而行,將自己的兩傢俬營企業由私轉公,併入華西村的集體企業;孫雲南、趙宇凱在奔赴日、韓等國留學後,依然選擇“海歸”的方式回村發展。這些,只是華西千千萬萬人才中的一瞥。
採訪楊永昌的時候,他説,“一個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人”;我想,一個村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呢?改革開放30年,華西村始終走在前面,人才應該也是它成功的一大關鍵吧。華西村能識別人才,更能珍惜人才,用好人才,給他們平臺,讓他們施展抱負與才華。華西因人才的積聚、融匯而有魅力,也將用這樣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才。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