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2日),是距離汶川大地震發生剛好一個月的日子。人們的視線雖然仍然聚焦在重建中的災區,但反思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值得思考的問題很多。其中,被災難衝擊並改變的心理,就是一個需要人們持續關注的重要課題。心理專家指出,“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可能長達20年”。因此,在今天這個特殊日子裏,本報推出“災後心理重建”系列報道,與你一起關注心靈走出震後陰霾的歷程。
近來網上有一項調查結果備受關注:根據來自受地震影響的五個婚姻登記處的數據顯示,地震不僅沒有影響登記,前來登記結婚的人反而增多了。而在地震中有明顯震感的重慶某區,震後第二天上午,辦理結婚手續的新人比平時增加了30多對……與此同時,在震後分道揚鑣的夫妻也不少。這股在震後突然涌起的結婚潮和離婚潮,所折射出來的,其實是災難對人們心理的衝擊和生活態度的改變。
現象A 震後第三天
“馬拉松”戀人“閃婚”
“領到結婚證那一秒鐘,我覺得心裏一下子踏實多了,這段時間每天晚上睡覺,我都把結婚證壓在枕頭下面……”彭舟的語氣裏明顯透著欣慰。32歲的彭舟和女友在震後的第三天去民政部門辦理了結婚登記,而此前,他們相戀了將近8年,卻一直下不了結婚的決心,“我們沒有大矛盾,卻經常為了小事情爭吵,女友好幾次説起過結婚的事情,我總是拿不定主意,為這個,朋友經常笑我們是‘馬拉松’戀人。”
然而,這場突然降臨的地震卻徹底改變了彭舟的想法。“地震發生的時候,女友正在綿陽出差,震後我一直給她打電話,但是始終接不通,當時我擔心得心都要跳出來了,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她在自己心裏佔的份量有多重。”幸運的是,5月13日,彭舟的女友安然歸來,當從女友口裏聽到災區不少家庭遭遇家園被毀、親人分離的情景時,彭舟産生了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他當即向女友求婚,兩人在震後第三天就去領了結婚證。對於這場“閃婚”,彭舟説:“這場災難,讓我學會了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感情。”
現象B 震後離婚潮
誰讓他丟下我先跑?
與結婚熱潮截然相反的是,震後還涌起了一股“離婚潮”。不少夫妻將這場災難當成了雙方感情的“試金石”,那些自認為沒有收到滿意答案的丈夫和妻子紛紛向自己的另一半提出了離婚。37歲的馬女士雖然和丈夫的感情一直不錯,但地震之後卻堅決提出了離婚,原因是:5月12日下午,她和丈夫都在六樓的家裏,地震發生時,丈夫只喊了聲‘快跑’,轉身就衝了出去……“他當時一個人跑得飛快,完全沒有顧及到我。現在回想起來,心裏就像被冷水澆了一樣,透心涼。”馬女士説,地震過去了這麼長時間,自己仍然沒能消氣,“對夫妻感情來説,這場地震是一場真正的考驗,它可以試出每段婚姻的堅貞程度。”
專家透析
災難面前 更能突顯真情可貴
“地震之後突然涌起結婚潮,是因為人們在經歷災難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因而對事物的價值有了重新的認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陳婷表示,地震之前,情感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只佔一部分比重,有的人甚至把物質條件、社會地位等因素排在情感之前。然而,這場災難讓很多人親歷或目睹了生命的消逝和物質的毀損,這時親人的牽掛、朋友的問候成了支撐心靈的最重要的力量。因此,很多人在震後改變了原有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而導致離婚潮的主要原因,則是很多人認為配偶在地震中的表現缺乏責任感,因此對對方失去了信任。陳婷也表示,在災難來臨時搶先逃生是出於人的本能反應,從人性角度分析,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多老師和醫務工作者能夠堅守崗位,是因為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不斷經受著職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強化訓練。如果僅僅以誰先逃生這一點來衡量自己的婚姻,顯得太倉促。
此外,還有的夫妻原本感情就不太和諧,地震讓雙方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和寶貴,因此決定分手重新追尋各自的幸福。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