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救援者哭訴:夢見300名遇難孩子站起來

 

CCTV.com  2008年06月12日 10: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網絡報  

接受心理援助後,一位災區兒童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有專家認為,在創傷事件發生後,有70%的人可以通過自身所具備的應付策略自然恢復,但另外高達30%的人群,將從災後幾天到幾十年,陸續出現不同的症狀,這些人如果得不到專業的救助與治療,將因此發生人格的改變、扭曲等。

  汶川地震對受災群眾而言,顯然屬於重大心理創傷事件,因此災後心理救助與治療尤顯重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張侃認為,災後的心理反應可分為應激階段、災後階段、恢復和重建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涌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相應的心理援助,受災群眾很難避免出現心理疾病,留下長久的心理陰影。只有“心理援助”與物質援助同步進行,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抗震救災效果。

  ●抹不掉的陰霾

  5月24日,距離512汶川地震已近兩周,都江堰大批臨時安置房即將完工,暫時安置在綿陽九洲體育館的北川受災較輕的農民紛紛回鄉農忙,災後重建序幕迅速拉開。

  心靈重建的腳步,而相比恢復生産來説,似乎更顯沉重而艱巨。

  都江堰聚源中學的王倩是一位幸運者,在512那場地動山搖的地震中,聚源中心教學樓倒塌,王倩和同學們被埋在了廢墟,後來,她被救出,但60多人的班級大家庭只剩下了10來人。

  親歷災害的王倩開始每天晚上做噩夢,常常在夢魘中驚醒,不言不語。

  平時活潑開朗的女兒突然性情大變,讓王倩的母親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開始那幾天孩子情緒變得很低落,脾氣變得暴躁,一提地震就只是哭,也不願意説話,真是讓人擔心壞了。”其實不僅僅是王倩,從綿竹救出的剛10歲的張詩悅,班上50多個學生,最後只剩下幾個,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如今躺在成都軍區總醫院,除了對同學的懷念外,還不得不面對雙腿截肢的現實。

  網絡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被她的父親在電梯口攔住了,目的就是讓記者去看看,給這個曾遭遇劫難的小女孩一點鼓勵。

  儘管女兒表情堅強,但作為父親深知其內心的痛楚,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沒有多少文化的父親還是想方設法借助外界力量去疏導女兒的心靈。

  無論是在安置受災群眾最多的綿陽九洲體育館,還是成都軍區總醫院或者四川省人民醫院,幾天的走訪中,讓網絡報記者最為震撼的是受災群眾心靈的重創。

  地震之後的慘烈場景時不時的在他們腦海中閃現,歷歷在目。有被倒塌樓板瞬間壓死的,有被山上滾下巨石砸死的,有為活命不得不自己動手鋸掉腿的,也有在屍體堆裏被救出的等等。

  這些如影相隨的畫面,使他們即便在很安全的地方,仍然無法入睡,一有點風吹草動,就馬上準備往外衝,脆弱的心靈變得特別敏感。

  5月19日深夜,在綿陽市九洲體育館,一些受災群眾雖然極為疲倦,卻不願入睡,他們無奈地表示:“怕這樣就睡過去了。”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余震時的一點晃動就會引發成千上萬的受災群眾往外衝。

  受災群眾中,因受傷而不得不截肢的人心靈創傷最大,他們中,有很多目前還不能正視這個事實,採取逃避的態度。

  在成都軍區總醫院,一個來自北川的12歲小男孩,父母仍然聯絡不上,整天躺在病床上不聲不響,出於本能反應一直極力回避過去的地震,對於截肢的現實,他也一直在逃避,腦海中整天虛幻沒有發生過的事。

  其實不僅僅是親歷地震的災區群眾,參與救援人員、醫護人員、武警戰士等等,一些場景在心裏也是難以抹去。

  “300名孩子的屍體都堆在學校。我們就在不遠處紮營,晚上夢見死去的孩子們全部站起來了朝我走過來……”一位參與一線救援的人員流著淚抓住心理救援隊專家的手訴説著。

  這是廣州心理救援隊到災區為救援人員實施心理輔導時發生的尋常一幕。

  “救援人員在救援時遇到的問題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承受範圍,他們急需心理輔導。”在和一些一線救援人員交流之後的一位專家憂心忡忡地表示。

  ●心靈援助大行動

  “心理干預和生理救治同樣重要。”衛生部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專家趙國秋表示,對親歷地震並在地震中失去親友的受災者和一線救援、醫護人員開展及時的心理干預,不僅能夠普遍降低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振奮精神,還能提高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傷痛的勇氣和戰鬥力。

  在醫院經過幾天的治療之後,王倩在傷情平穩的同時,心理創傷也在癒合之中,不僅擺脫了連日的噩夢,更是鼓起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氣。

  “前天晚上,孩子在電話裏還跟她原來班上倖存的同學相約,要為死去的同學而活,而且要為死去的同學照顧他們的父母。”説起孩子的那番話,王倩的母親紅了眼眶。

  這些進步得益於醫護人員的有效的心理疏導。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