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創造符合當地災情特色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

CCTV.com  2008年06月10日 11: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6月6日電

    創造符合當地災情特色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廣東省心理醫療隊在四川江油地區服務紀實

    新華社記者 黃堃

    汶川地震,無論從破壞性,還是從波及範圍來説,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在這樣的大災難後開展大規模的心理危機干預,在我國歷史上史無前例。

    廣東省派出的心理醫療隊到達四川江油地區後,根據災民實際特點,創造了符合當地災情特色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並和江油市精神病醫院合作,建立和啟動長達數年的災後中長期心理干預機制。

    地震災區的心理干預困境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心理專家立即意識到,心理救援和生命救援同等重要,向廣東省衛生廳主動請纓。5月19日,省衛生廳指示,馬上組建心理醫療隊,隨時出發。當天晚上心理醫療隊便啟程奔赴災區,離接到任務只有幾個小時。

    5月20日,根據安排,心理醫療隊在江油市太平鎮建立了醫療點。但是,一開始,就醫療點該不該挂“心理救援”牌子的問題,隊員之間就發生了一場爭論。有隊員認為,我們的目的就是“心理救援”,所以挂這樣的牌子無可厚非。有的則認為,當地屬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受災群眾大多來自山區,對“心理諮詢”“心理干預”等壓根就沒有概念。

    經過協商,大家最後認為,由於目前對安置點受災群眾的情況還不十分了解,暫時不挂“心理救援”的牌子,而以“廣東省醫療隊第七支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療救援隊”的名義開展工作。結果,醫療點開張不到半個小時就接診了20多名受災群眾。而從當天來就診的受災群眾看,沒有一個是主要因心理問題前來就診的,基本是因感冒、腹瀉、皮疹、外傷等軀體問題前來求助。

    心理醫療隊的溫盛霖副教授當天晚上總結説,大部分受災群眾的文化程度、知識背景決定了他們可能不會主動來尋找心理方面的專業幫助。再者,從心理學、精神病學的角度講,存在精神、心理問題的人,其程度越重,越不會主動來找心理醫生。

    創造符合當地災情特色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

    面對困境,心理醫療隊領隊單鴻副院長的一番話使隊員們豁然開朗:“衛生部要求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必須本著只幫忙不添亂的原則,就是我們要以救災需要為中心。心理醫療隊每個專家都是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又有四名護士幫忙,無論是基本醫療還是心理干預我們都有信心做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完成這次心理救援工作。”

    因此,心理醫療隊根據災區實際情況,採取了醫療服務與心理干預相結合、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模式。醫療服務包括量血壓、體格檢查,對一些內、外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治或者提出診治建議。心理干預主要為一對一的面談,綜合採用解釋、支持、鼓勵、放鬆訓練等心理諮詢技術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受災群眾進行心理輔導,針對個別情況特殊的受災群眾,還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包括提供救災信息、協助尋親等。此外,根據受災群眾的具體情況,必要時適當給予一些藥物治療,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症狀,譬如睡眠。

    實踐證明,這種符合“生物-心理-社會”的新型醫學模式的心理干預方式容易為廣大受災群眾所接受。從短期的隨訪結果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種效果不僅僅限於心理學和醫學層面,還包括了社會、政治層面。臨別時,許多受災群眾紛紛表達出他們對國家、對黨的抗震救災政策的由衷感激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堅定信心。

    建立和啟動災後中長期心理干預機制

    採用符合當地災情特色的心理干預模式後,廣東心理醫療隊的調查工作進展順利。到5月底,心理醫療隊在江油市各個受災群眾安置點走訪了大約5000人,問卷調查及心理干預315人。根據衛生部下發、統一使用的應激反應問卷結果,有48%的受災群眾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

    心理醫療隊回訪顯示,約50%的被干預者在睡眠、情緒、認知、意志活動等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睡眠質量提高,情緒較前平穩,活動較前主動、積極。但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病時間可以在災後一週到幾十年,遠期療效仍需追蹤觀察與定期隨訪。

    因此,5月28日,廣東心理醫療隊領隊單鴻副院長代表中山大學附屬三院,與江油市精神病醫院唐本玲副院長在火線草簽合作協議,建立和啟動災後中長期心理干預機制。

    協議提出,以江油市精神病醫院為聯絡基地,對江油(包括北川、平武部分地區)受災群眾建立以社區或受災群眾安置點為單位的心理衛生健康登記檔案,實施3到5年的中長期心理干預計劃,為受災群眾提供長期的心理衛生保健服務。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