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電臺推心理疏導節目 韓紅等主持

CCTV.com  2008年06月10日 10:4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央電臺適時推出心理疏導節目《同在星空下》《星空下的故事》為災區孩子送去關愛和撫慰從5月26日開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揮少兒節目傳統優勢,推出針對災區少年和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疏導特別節目《同在星空下——送給地震災區的孩子們》和《小喇叭特別節目----星空下的故事》。

  心理救助,心靈撫慰,是當前階段抗震救災重點工作之一。心靈受到重創的青少年,甚至幼兒,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裏得到疏導,撫平傷口,走出陰影,振作精神。不然,這次創傷將嚴重影響這成千上萬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中央電臺不失時機策劃、推出為時一個月的特別節目《同在星空下》、《星空下的故事》,是對抗震救災工作的又一富有創造性的貢獻。

  《同在星空下》每天21:00——22:00播出,收聽對像是災區少年,其創意,設計獨具匠心。首先,節目每天邀請一位孩子們熟悉的社會知名人士(文體明星、教師、作家、心理專家等)來做“心靈使者”,和孩子們談心、講故事,聽音樂,讀經典的詩文,很容易就抓住了聽眾。5月27日——6月1日,歌手韓紅、世界冠軍大楊陽,剛從災區歸來的青年志願者代表馮艾(音),歌手蔡國慶、心理教育專家楊鳳池(音)、殘疾人教師白雲峰(音)分別作為心靈使者為災區孩子送去了愛心與祝福。比如27日的節目請來韓紅做大使,就非常成功。一則她有很大的知名度,有人緣;二則她成長在四川,有鄉情;三則她傾力為這次抗震救災捐款、演出,並兩次親赴災區慰問,捐建學校,付出了心血,和災區人民,特別是和孩子們有太多的共同語言,而且她自己也有過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歷。因此,韓紅在節目中無論是講故事還是和孩子們談心,都飽含深情,遊刃有餘,與主持人配合默契,效果很好。

  該節目設計的小欄目“心理提示”、“星空飛信”、“心靈體操”也很恰當實用。心理專家、熱心聽眾用親切、通俗的話語來和孩子們交流,引導,讓人倍覺親切。30日和31日,節目還嘗試連線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向“星空使者”提問,和星空使者交流。星空使者和孩子們的交流自在順暢,孩子們問心理學家,為什麼總是覺得床在搖,為什麼半夜總驚醒等他們目前正遭遇的煩惱,心理學家則用淺顯曉暢的語言給他們做答。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交流,甚至提出諸如蔡叔叔是否喜歡上音樂課,蔡叔叔做沒做過地震的夢等天真稚氣的問題。

  《同在星空下》的另一顯著特色是好聽。廣播是聽覺的藝術,好聽才有吸引力。《同在星空下》用廣播的獨有手段,用輕鬆的交談、溫情的誦讀、舒緩的音樂,鼓勁的歌曲,在晚間為聽眾,特別為災區的孩子們送去心靈的撫慰。而且,節目避免再去重復那些令人一再落淚的情節,而注重孩子們的明天。在當時全天都是災情報道和緊急救援的緊張悲泣氣氛中,有這麼一檔溫情的節目,難能可貴。

  在《同在星空下》之前,每天20:30——21:00,中央電臺對學齡前兒童廣播《小喇叭》,也推出了對災區小朋友的特別節目《星空下的故事》。節目每天選擇一到兩篇國內外兒童文學精品,對幼兒們進行心理撫慰,效果非常好。比如26日《星空下的故事》講述《爺爺變成幽靈》,通過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和理解的方式,解釋了什麼是死亡和如何面對死亡,平和、易懂,幫助孩子真實地勇敢地平靜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與死亡。再比如5月27日,節目選擇了一篇美國童話《一片葉子落下來》。作品以擬人的手法,頌揚了一片樹葉從幼芽到燦爛,再到枯萎落地的一生,闡述了一個重大的主題——“生命與死亡”。主持人娓娓的誦讀,配以輕柔美妙的音樂,告訴人們:“自己是生命大樹的一部分,樹葉落了並不可怕,春天來時,新的葉子長出來,大樹會長得更強壯”。這樣的作品,對兒童潛移默化,對成年人也是震撼,也是教育。

  中央電臺在這樣特殊的時刻專門為災區的孩子開辦這樣每天第達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其轉遞的人文思想和愛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們聽到,節目開播後,很多聽眾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參與了節目,他們或者對節目給與鼓勵和肯定,或者向災區的孩子們表達問候和關注,或者述説了自己從這場災難中得到的感想和體悟。

  中央電臺的《星星火炬》、《小喇叭》節目曾陪伴幾代人渡過了歡樂的童年時代,也培養了一批批少兒節目的優秀記者編輯。在這次抗震救災宣傳中,他們心繫災區的孩子,適時推出了兩個針對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專欄,説明他們有很強的責任意識。聽了已播出的一週節目,覺得它策劃及時,創意紮實,定位準確,執行到位。從節目中的聽眾反饋可以得知,它深受災區內外聽眾喜愛。在當前災區孩子們缺電少書,生活尚不安定的日子裏,廣播是他們獲取知識和心靈撫慰最好的夥伴之一。

  心理干預是非常嚴謹的科學。新聞媒體如何作得更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探索、改進,才能更有實效地位為孩子們服務。境外媒體在肯定我們抗震救災重視中心理干預的同時,也強烈地批評了一些違反心理規律、違反科學的做法。此時,中央電臺這兩個節目的成功推出,其意義更加深遠。據了解,中央電臺這兩個節目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是因為借助了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力量。這兩個節目是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心理學會、父母必讀雜誌社、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共同發起的“撫慰心靈”行動的一部分,在行動中,父母必讀雜誌社和中國心理學會的專家,從少年兒童遭遇災難會産生的心理反應出發,根據此次地震可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有針對地選擇了一批有利於撫慰心靈、幫孩子重新步入正常生活的圖書,推薦給孩子、父母以及從事兒童工作的老師和志願者,並錄製成廣播節目,保證災區的孩子能夠收聽到。配合此項行動,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會已緊急採購了一批價值17萬元的收音機和電池,送到災區孩子們的手中。每一台收音上都標有這兩個節目的播出時間和播出頻率。

  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中科院心理所韓布新研究員指出,災後幫助孩子重建心靈家園的工作要科學、有針對性,有選擇地推薦閱讀和播出故事,對孩子來説,其實是開啟一個自己可以掌控的心理療傷過程。從當前災區的實際條件和災後正常心理反應的時間進程兩方面考慮,大多數受到衝擊的孩子需要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幫助。

  據了解,開播以來這兩個節目共收到短信2000多條。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