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活動在進行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心理學界積極投入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進行心理援助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認可。全國的心理學工作者積極表示,願意在系統、規範的組織下,更為深入地投入抗震救災的心理援助工作。
為了更好的整合全國心理學力量,在全國婦聯、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5月20日至27日,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強強聯合,由中科院心理所提技術支持,共同組建126人大災心理危機干預救援高級專家團,全國婦聯副主席莫文秀同志和中國兒童慈善家、健康863網首席執行官李至恩先生親自帶隊,奔赴汶川災區前線開展心理救援工作。
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專家團成員由中科院心理所頂級專家、健康863心理平臺知名專家、國內20多所重點大學及研究所的高級心理專家構成,均具有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二級以上資質,其中超過25%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半數以上通過地市級心理學會或心理衛生協會推薦參加本次活動。
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共分為11個工作小組,在彭州、什邡、旌陽、江油、都江堰、綿竹、德陽、涪城、小魚洞、通濟鎮、漢旺鎮、紅白鎮、鎣華鎮等30余個地點展開多種形式的心理救援。覆蓋人群達4.5萬人,涵蓋受災居民、部隊官兵、公安幹警、醫護人員、政府救援人員、志願者等各類災區人群;培訓災區心理援助社會志願者1000人左右;心理援助個體諮詢達6200多人次;向遭受地震影響的當地人民派發了科普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宣傳單10萬份;針對不同災民人群,開展了27場面對集體民眾的心理關懷科普主題活動;健康863網成功在災區推廣了象徵“心理援助在進行”的“紅綢帶”計劃,發放了一萬條代表心理援助概念的紅綢帶,把心理關懷和心理援助的影響力推進到災區的廣大群眾中間。
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分組夜以繼日地奔赴各地展開災害危機干預直接心理援助,同時還對相關點的救援人員、醫務人員、志願者及工作人員進行心理援助知識培訓。我們走過的具體點包括:彭州雙虎傢俬災民安置點、小魚洞第九大隊災民安置點、通濟鎮災民安置點、什邡城南新區災民安置點、什邡廣場災民安置點、都江堰管理局職工家屬災民安置點、旌陽東南汽輪機總廠災民安置點、涪城南河體育館災民安置點、德陽災民安置點、德陽婦聯組織的部分災區兒童、綿竹體育場災民安置點、漢旺鎮災民安置點、旌陽東南汽輪機總廠災民安置點、旌陽東南汽輪機總廠旁邊的災民安置點、德陽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傷患病人、江油市精神病醫院北川災民安置點、江油黃龍機械廠災民安置點、江油中心廣場災民安置點、江油中學試驗學校災民安置點、江油市政府大院、江油市賑災物資倉庫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江油市公安局參加救災的公安幹警、江油市體育中心災民安置點、江油市太平鎮新華村災民安置點、成都市西郊體育場災民安置點、紅白鎮、鎣華鎮。
此外,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還對四川大學志願者、成都信息工程管理學院志願者、成都理工大學志願者進行了十個批次累計上千人的心理援助知識和技巧培訓。
為保證本次活動的專業水準,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專家救援團所有成員在出發前均接受了特別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培訓,而且在到達成都後,又對大家集體進行了系統專業技術培訓,並在完成心理救援工作任務後又對所有參與救援的專家進行了救援後心理恢復性訓練。
二、本次心理救援主要內容
本次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災區心理救援活動包括五個方向的工作:
1、開展志願者培訓工作
組織受過地震災害心理援助專業培訓的優秀心理專家在災區廣泛開展講座,對廣大志願者和義工進行大規模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培訓,大力發展當地心理援助力量,迅速將心理援助在災區廣泛傳播和進行。
2、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災後心理調適的知識普及
在相關主管部門和媒體的幫助和支持下,以宣講科普心理知識、開展心理援助主題活動和派發科普傳單等方式向廣大市民科學傳播心理危機干預和災後自我心理調適知識。
3、開展受災群眾的心理安撫與干預
組織優秀心理專家到災民安置點、醫院、福利院等地直接對失去家園的災民、養病的傷員、喪失親人的孤兒和老人、因地震災害産生相關心理症狀或障礙的市民進行直接面對面的心理安撫與干預。並在災區災民之中就地發展志願者,就地進行基礎知識與技能培訓,培植協助開展心理援助工作的民間力量。
4、開展救災人員的心理訓練與干預
組織心理專家深入災區第一線對徹夜奮戰、辛苦救災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各行業救援隊員和進行心理安撫和心理援助。
5、通過網絡進行心理安撫
組織各地的心理專家,在網絡平臺(bar.h863.com)上以音視頻文字三種形式全天在線公益輪值,為老百姓進行災後心理安撫。
三、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關於進一步開展災後心理援助的思考
通過本次大規模、系統性的心理救援活動,我們為災區群眾提供了專業性的心理服務,同時也比較翔實的掌握了一線災區不同人群的心理現狀,對進一步開展地震後心理援助的工作框架提出幾點思考:
1、關於心理援助的工作地點
心理援助是一項全方位的工作,它可以在收到地震影響的所有有需要的地區進行。此前,一般認為災後心理援助必須深入重災區、甚至必須到廢墟中去。在本次大地震中,很多地震周邊地區(如成都)的財産損害並不嚴重,但是由於余震不斷、謠言頻傳,在這些地區生活的居民的工作、生活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同樣需要心理援助。
2、關於心理援助的工作內容
在以解決心理問題為核心的一般心理諮詢中,來訪者的基本生活都沒有問題甚至相對優越,他們由於純粹的心理需要而主動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處於被動位置。而災後心理援助則是心理援助者主動發起的,由於災民生活狀況很不穩定,很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因此災後不恰當的心理援助有時甚至會成為對災民生活的騷擾。心理諮詢與災後心理援助這兩種心理服務存在很大不同,災後心理援助絕不僅僅是解決心理創傷或心理問題,它有著更為豐富而具體的操作內容。
簡而言之,符合災民需要的援助就是合理的心理援助。進行災後心理援助首先要對災民的生活狀況和心理需要進行判斷,按照需要層次理論提供適合災民需要的援助,以某些具體活動為載體開展應急階段的工作更為有效,例如幫助發放生活用品,提供身體檢查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服務工作的重點由心理救援轉向心理援助,並進一步轉向常規心理干預。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滿足災民的更高層次的需要,如尊重需要、歸屬需要等,在群體上幫助災民安置安心,同時面向部分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受災群眾提供專業的心理干預。
3、關於心理援助的工作對象
通常認為心理援助的對像是受災群眾,而實際情況則是受到地震影響的所有人群(包括救災人員與政府官員)都需要心理援助。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大部分的災民心態相對較好,而政府工作人員、援助者反而相對神情憔悴、聲音嘶啞。這表明由於本次救災過程中政府工作比較到位,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可能由於中國人樂天知命、忍辱負重的特性,很多人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克服心理創傷。相反,政府工作人員、救援者等,由於工作壓力大同時缺乏足夠的支持力量,往往會出現種種應激反應。在進一步的心理援助工作中需要加強針對政府工作人員與救災人員的心理服務與指導。
四、中國兒基會-健康863網心理援助專家團將心理援助長期進行
1、形成政府主導、專家支撐、企業支持、當地人員提供具體服務的災後心理援助工作體系。
2、我們將建立災區心理援助模式
(1)初期階段(一個月或半個月以內):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提供全面的服務。包括參與生命救助、發放救災物品,並對救援者(如士兵、消防隊員、抗震救災指揮員等)提供心理救助。
(2)中期階段(一至三個月):由來自全國的心理專家和由他們培訓的心理專業志願者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
(3)持續階段(三個月以後):建立心理援助站點,培訓當地教師、工作人員,通過他們為災民提供長期深入的幫助。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