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兒童赴京療心傷
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四名女童二十七日下午四時隨家人乘機抵京,準備和當地小學的同齡朋友度過愉快一週。
來自北川某小學的八歲女孩小席(應心理專家要求文中涉及兒童姓名均用化名)和她的雙胞胎妹妹今天係著鵝黃色的頭繩,穿著淡粉色的連衣裙,下機後便露出無憂笑容。妹妹説,“最想去看動物園。”
據她們的母親説,這對雙胞胎姐妹曾被廢墟掩埋二天,後被支援的軍人營救。兩姐妹後來和父母及奶奶住在當地體育館的臨時帳篷裏。
根據北京團市委等部門的安排,小席和另兩位災區女童將在未來幾天參觀奧運場館、去國家大劇院觀看演出,並和芳草地小學的學生們一起上課。
陪伴小席姐妹的是芳草地小學五年級的喻洋等女孩。“我想讓四川的小夥伴快快樂樂地度過這幾天。”喻洋説,“她們表現得勇敢又堅強,真了不起。”
小席姐妹由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楊敏陪伴。楊敏一再告訴現場媒體,不要再讓孩子們回憶傷痛的記憶。楊敏向記者表示,現在只是孩子們的“止血期”,真正的傷痛期還沒有到來,傷痛期一般要在災後四週才會顯現。
對於小席姐妹,楊敏的評價是她們非常聰明。但她有些擔憂的是,越聰明的孩子心思越敏銳,心理輔導愈需深入。楊敏和其他心理諮詢師一起,將為四川災區的孩子們提供長期的心理援助,“如果心理輔導前張后弛,則對兒童心理的傷害會愈大。”楊敏表示。
之前有“敬禮少年”郎錚頻頻被媒體採訪而轉院的先例在前,楊敏希望媒體應給災區孩子留有空間,勿再進行第二次傷害。她認為,最好的關懷就是讓孩子們平靜、快樂,正常的生活。
另一位來自災區的女童是十四歲的周紅,她來自受災慘重的北川中學。周的母親説,孩子有時仍會害怕,表示不願意在回北川,不願再經歷地震。周的母親鼓勵孩子多和夥伴們玩耍,不要回憶災難。
心理師楊敏説,異地治療有利有弊,孩子們最終還是要回到家園,屆時的心理治療將更為重要。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