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0日專電(記者胡柳)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的111名學生19日在成都醫學院博愛學校復課,本週課程以心理恢復為主。專家指出,目前階段對地震中心靈受傷的兒童的心理援助,應強調以愛為基礎,給予其更多安全感。
全國聯合抗震救災心理救援專家組編寫的《心理自救互救宣傳手冊:抗震救災中兒童心理應激反應的預防與處理》中強調,面對經歷了地震的兒童,首先需要特別留意他們出現的異常情緒和行為反應:感到恐懼、害怕、不停哭泣,有緊張、擔憂、迷茫、無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來的孩子因為同學老師的傷亡而自責;警覺性增高,如難以入睡、淺睡多夢易驚醒;出現頭痛、頭暈、腹痛、腹瀉、哮喘、蕁麻疹等緊張焦慮帶來的軀體問題;怕獨處、發脾氣、出現攻擊行為;出現遺尿、吮手指、要求喂飯和幫助穿衣等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幼稚行為等。
其次,需要更多地關注以下可能在災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傷害的兒童:在地震中身體受傷的兒童;以往遭受過災難或創傷事件的兒童;女童;患軀體疾病、殘疾的兒童,包括智力障礙兒童;以前曾經有過情緒、行為問題的兒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兒童。
在災後兒童心理保護方面,專家建議一要促進表達。給兒童多一些擁抱、微笑,鼓勵並傾聽他們説話,允許他們哭泣、表達,不要強求兒童表現出勇敢或鎮靜。二要多做解釋。不要批評那些出現“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幼稚行為”的兒童,這些行為可能是暫時出現,也是兒童面對突發災難時常見的心理生理反應。對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去耐心解釋,同時要給予其對未來的希望,比如告訴他們地震就會過去,一切都會好。三要儘快安排幼兒園、學校恢復正常上課,可以讓兒童們在一起玩耍、做遊戲、唱歌、畫畫,令其感受到一切都在恢復正常。四是提醒成年人應儘量避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過度恐懼、焦慮等情緒和行為,及時處理自己的壓力並調整情緒。成年人穩定的情緒、堅強的信心、積極的生活態度會令兒童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