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災後心理援助-志願者手冊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心理諮詢網  

  一.明確你所幫助對象的需要

  一 財金支援是受災群眾急需的,應通過相關的組織以確保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二 食物和衣服的捐獻應該等候官方通知,因為分發渠道在短時間內難以建立;

  三 志願者應通過紅十字會組織了解受災群眾需要什麼幫助;

  四 組織和社團的捐助應首先與地方官、紅十字會聯絡,並把捐助物準備好;

  五 提供實際的幫助:清理東西、提供食物、提供地方放東西、照看孩子並傾聽他們的心聲、詢問你能做什麼;

  六 傾聽:受災群眾訴説經歷和感受時,你只需要聽;你不必提供答案或解決辦法,他們只是表白自己所受的傷害;

  七 用語言和行動表現關懷:別怕説錯話做錯事,友好地摟摟肩、幾句支持和鼓勵的話,微而善的舉動、真誠的敬意;

  八 不停的幫助:災害的破壞會持續一段時間,災後恢復需要更長時間。

  二.給心理專業志願者的建議

  1.積極地傾聽

  陷在危機當中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心同此理地聽他説和了解他。同理心就像是“穿著對方的鞋子”,是用對方的方式去看、聽和感覺世界的能力。包括了理性的與感性的了解,而不僅止于熱情而已──是“活在對方的現實裏”。同理的傾聽,首先就是要注意對方説話的內容、手勢、音調、姿勢、表情等,然後要能抓住對方的感覺,最後讓你自己變成對方面前的一面鏡子,經由你的對話和手勢反映出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先以適當的問題探詢了解他們的現實與個人經驗的本質,再以關愛和了解響應他們。

  2.引導情緒抒發

  在災難區常碰到這種嚴重的問題,許多好心的專業人員在幫助受難者時,蓄意的或不經意的破壞了發泄(情緒抒發)可以帶來的正面療效。我們當然了解他們的出發是善意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如果忽視情緒宣泄對康復過程的重要性,可能對當事者造成很大的傷害。同理傾聽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引導災難的受害者抒發情緒,釋放被壓抑的情感。這個過程可能會很耗時間,也可能很激動,所以引導者要慎選適當的時間與地點來做。許多人因為不同的社會文化的約束而不習慣表達感情,然而,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感情是很容易導致次級危機的。

  3.態度重塑

  我們必須讓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這些創傷的初期症狀和反應都是正常和自然的。透過同理地傾聽,人們的想法、感覺和行動可以被重塑為正常的因應策略,只是其中有的有效、有的沒用。請注意我們並沒有在評斷負面的行為,我們是要強調:正常、健康、成熟、穩定、好心的人,也會有負面的想法、感覺和行為,在很多情境裏,甚至是要有這些反應才算是正常的。

  4.同步

  無數的研究發現當引導者運用一些非語言的(或語言的)反映性行為,人們都會感受到來自引導者的無條件接納和同理。在臨床的催眠中所運用的這類技巧是很複雜的,遠超過災難處理引導的範圍,不過,簡單的身體同步動作就已經很有幫助了。

  5.以問題去探索可行的選擇

  引導者的成功不是因為他總有好答案,而是會問好問題。人們碰到危機時頭腦會變得僵硬,看到的選擇也會變窄,我們可以透過有創意的問題,引導他們放寬視野、增加選擇。

  6.傳達樂觀與信心

  常常稱讚和支持受難者在康復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很重要的,而且不能只針對行為而已,個人和團體的精神也需要打氣,才能維持一定水平的自尊自信程度。

  7.實時轉介

  很多個案是需要轉介不同的專業服務的,有下列情形的人,通常是需要轉介給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服務的:否認事實的階段已持續一天以上了;有任何一種初期反應已超過六個月以上了;反常的模式已成一種習慣;任何一種不曾改善的次級危機;揚言自殺或試過自殺者;等等。

  三.給非心理專業志願者的話

  一 您最好具備的條件:

  1. 最少具有高中程度 (可以處理數據及有學習各種觀念的能力) 。

  2. 假如有可能的話,最好是當地人。

  3. 其身分最好具有反映出該小區民眾某一特殊年齡、性別、種族、居住的時間的代表性。

  4. 擁有強烈的助人動機、喜歡與人在一起工作、及對人有一定的敏感度和同理心。

  5. 能夠以一種穩定、成熟、及理性的態度工作。

  6. 擁有足夠的熱情、體力,並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得到足夠的響應掌聲的人,才會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7. 可以與他人共同工作。

  8. 能夠與不同價值觀的人一起工作,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別人身上。

  9. 能夠接受指導,而不用敷衍的方式響應。

  10.擁有樂觀但有現實感的人生觀,換言之,即“健康的個性”。

  11.在面對壓力時,依然擁有高度的動力來維持主動及豐富的內在活力。

  12.能堅守尊重倖存者的隱私權,而不會在閒談時提及。

  13.面對獨特的族群時,會運用不同的處理技巧(譬如小孩或老人、特別是特殊種族團體。) 或對災後復原有用的知能 (譬如對保險的認識、房屋的重建知識。)

  14.懂得自我拿捏分寸而不會過度介入倖存者的復原(譬如,明白協助及使倖存者能復原與“完全替他們做”是兩回事。

  四. 幾個引導的方法

  1.喚起現實感

  悲傷輔導中,有時我們用“現實感”來引導:“事發那麼突然,你也嚇壞/受傷了,究竟能做什麼救出家人?”“如果真的回頭去救,可能的後果是什麼?”“幾千人喪生,是不是都是他們家人的責任,沒把他們救出?”“如果家人有錯,是什麼錯呢?” 有時經過現實感的加強,家人終會承認:如此天災,人各有命,生者無罪,自己也是災難中的受害者。

  2.易位法

  輔導中也可嘗試“易位法”問家屬:“今天若走的是你,你會怪家人嗎?”“你的家人如在天上看到你如此傷痛及不原諒自己,他會怎麼想?”如果當事人能轉換角度,站在逝者立場,較能抽身看到自己的沈溺,或許會願意為逝者放下心頭重擔,好好地照顧自己,不再苛責自己。 其實平心靜氣地想想,大家都是受難者,無人倖免,即使保住性命卻失掉了親人、房子,前途茫茫,自己重傷纍纍,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何忍再加諸責難?

  3.儀式轉移

  減輕思念、不捨、罪惡感的方式很多,宗教儀式、佈施植福、唸經回向等,都讓倖存者有機會透過某些方式實際地紀念逝者,或為他們盡一點心力,這些具體的哀悼方式,在參與過程中與親友結伴,感受到支持。

  4.轉念法

  如果當事人活在悲苦思念的深淵,無法自拔,就請他在每次以淚洗面時,用一點時間“轉念”——將“不捨”“不甘”轉為祝福,祝福對方離苦得樂。我們的祝福也可以配合深呼吸,每一口深呼吸都在心底送出一朵代表祝福的花,一朵給逝者,一朵給眾生,一朵給自己。練習轉念的同時,也緩緩地轉換了情緒,放大了自己關懷的角度。

  5.幽默法

  很多人無法接受沉重時還有幽默的空間,然而幽默是極佳的良藥,也透露著我們面對災痛雖無奈,卻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應對。一位台灣災區老婆婆説:“吃飽等地震。”又説:“這麼老了還有機會來露營。”她的自嘲中有她直面災難的智慧,值得學習。

  五.三個基本策略

  1 知道自己的極限

  每個志願者都該了解自己體能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精神的極限,我們所看到的多數的“志願者崩潰”症狀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他們踰越了自己已知或未知的限制。

  2 審視自己的傷痛經驗過程

  我們不能給人家我們所沒有的東西。和自己的服務對象經歷同一場災難的志願者,第一要務是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能量,來處理自己的傷痛以及心理社會重建的過程。

  3 維持一個有力的支持網絡

  志願者之間要投資相當多的時間與能量在建立新志願團隊彼此間的合作與團隊共識,並不僅是為增加團隊的産量或效率,同時也是要給彼此間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通常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在志願者團隊中,我們會花相當的時間在經驗分享和個人成長的工作上。

  另外要注意:不要做過多

  志願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過度保護,這卻是一個常常被人們稱讚的不當行為。當你為某個人思考、感覺或做她/他自己就有能力為自己處理的事時,你等於是送了一個非常具破壞性的訊息給他:“你沒有能力思考/感覺/做”,這個規則適用於受雇者、兒童以及災難的當事人,尤其是後者最易受影響。照顧者過度保護一個個人、家庭或團體時,等於是在告訴大家他們是沒有能力的,而當人們覺得自己無能力掌握自己生活時,自尊是會被擊垮的。如果你總是過度保護而越俎代庖,再多的其它助人技巧可能都會失效了。

  六.“要説”與“不要説”

  要説:

  ?對於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你現在安全了(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安全的)。

  ?這不是你的錯。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的很好的反應。

  ?看到/聽到/感受到/聞到這些一定很令人難過/痛苦。

  ?你現在的反應是珍藏的,你不會發瘋的。

  ?事情可能不會一直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的,而你也會好起來的。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想報復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不要説: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

  ?你還年輕,能夠繼續你的生活/能夠再找到另一個人。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

  ?在悲劇之外會有好事發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時間會治療一切的創傷。

  ?你應該要回到你的生活繼續過下去。

  七.自我保護

  保護你的感覺

  地震和其他重大災難的救援者,常常會出現由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心理崩潰。災場如戰場,因此在下到現場,請你務必注意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出現心理崩潰感的徵兆和表現:

  身體反應:易疲勞

  ?體能下降,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易産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心理反應:創傷反應和人際衝突

  ?與他人交流不暢

  ?情感遲鈍

  ?失去對公平、善惡的信念,憤世嫉俗

  ?對自己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人、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

  ?感到不夠安全

  ?睡眠出現問題,噩夢

  ?集中注意和決策困難

  ?缺乏自製力,憤怒,缺乏耐心,與他人關繫緊張

  ?失去信任感

  職業困擾:耗竭感

  ?懷疑自己的職業選擇

  ?絕望

  ?感到軟弱、內疚和羞恥,感到自己的問題與受災者相比微不足道

  ?覺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産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

  ?對於自己也需要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過份的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缺乏休息制度

  ?工作量過大

  ?缺乏他人的指導

  ?救援者有自己的個人創傷問題

  ?對自己過高期望

  為了更好地幫助地震災難的受害者,你應該怎樣應對

  確保獲得:休息,飲食,支持,表達

  ?鞏固和完善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

  ?同事間相互支持,適時地將你的感覺和救災的經驗與同事討論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個時間救援人員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緒)

  ?找到放鬆和娛樂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娛樂

  ?定時定量的飲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可能儘量不去其他災難的現場)。

  ?注意休息(不要總和受害者或倖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須有救援者們單獨在一起的時間)

  ?找到表達自己的方法 :考慮如何更好地談出你遇到的情況、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難

  ?與你的同伴相互鼓勵、打氣,相互肯定,絕不要相互指責

  ?允許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並表達和疏泄出來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