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南海I號”的水下考古曆程

CCTV.com  2008年05月04日 13:55  來源:  

  “南海I號”的發現與中國水下考古的發展密切相關。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某公司合作在廣東南海搜尋一艘外國沉船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條古代沉船。同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成立,隨即與日本水中考古研究所合作,對該沉船展開調查,並將它命名為“南海I號”。其後由於種種原因,中日合作中斷。2000年以後,“南海I號”水下考古工作得到香港“中國水下考古探索研究會”的贊助和國家財政的支持,繼續開展工作。2002—2004年間,水下考古隊進行了4次大規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試掘工作,獲得了寶貴的原始資料和文物標本,為沉船的整體打撈奠定了基礎。2007年12月,“南海I號”沉船整體打撈出水。

  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還主持了綏中三道崗、西沙群島“華光礁一號”、福建平潭“碗礁一號”等大型水下沉船遺址的發掘工作,參加了大量水下文化遺産的調查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南海一號”與中國水下考古研究的開端


  1987夏,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某公司合作,在廣東臺山川山群島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17世紀沉船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艘古沉船,並打撈出一批文物,經鑒定年代為宋元時期。


  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8月,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水中考古學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成立了“中日聯合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由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先生(中)擔任會長,日本考古學會會長江上波夫(左)擔任副會長。


  1989年11月,組成了由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先生(前排中)為隊長,日本水中考古學研究所所長田邊昭三(前排左起第4人)為副隊長的“中國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調查隊”,對沉船遺址進行了綜合性的實地調查,並將該沉船遺址命名為“南海I號”。


  通過調查,水下考古調查隊確認了“南海I號”沉船的基本位置,掌握了大批海底水文、水溫、深度等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調查、發掘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後由於種種原因,中日合作未能繼續進行,發掘工作留待日後進行。

1/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