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七大步驟將南海一號“拖”入水晶宮

CCTV.com  2008年05月12日 10:13  來源:  

  第一步 勘測定位沉船位置

  揭秘:在沉船周邊方圓100平方米的範圍內,把“南海一號”散落附近的文物發掘出來。然後使用精密的水下定位儀器,準確定位沉船的位置,測量出深陷於淤泥中的沉船的長、寬、高度,依照此數據量身定做“集裝箱”。

  這一環節的測量數據必須極為精密,不能“差之一毫”,否則將會使“集裝箱”在下沉過程中傷及古沉船。據專家估算,這一“沉井”約長26米、寬12米、深8米,底部留空,將耗用200多噸鋼料。

  第二步 打“定位樁”

  揭秘:“集裝箱”沉入海底後,將套在“定位樁”上。由於海底作業的時間較長,海上天氣變幻多,如果不打“定位樁”,將會造成“沉井”移動,傷及古沉船。

  第三步 壓“集裝箱”

  揭秘:使用“靜壓法”,用水泥塊將“集裝箱”緩緩壓入淤泥,罩住“南海一號”周身的區域。

  第四步 挖掉“集裝箱”兩側淤泥

  揭秘:將“沉井”的兩側800平方米區域內的泥沙挖空。目的是為了在“集裝箱”底側加底,以保證“集裝箱”能夠完整地罩住並拖起“南海一號”及周身的淤泥。

  第五步 穿“底托梁”

  揭秘:從“集裝箱”兩側穿引26根方形的鋼梁,這些“底托梁”像一個巨大的籠子底部,作為整個“底托梁”的底托,將把“南海一號”及周身的淤泥整體密封“罩籠”,然後打撈上來。

  由於“底托梁”之間可能存在縫隙,有可能在打撈上來的過程中,洩露泥沙,繼而造成古沉船船體破壞。因此,專家們在每根“底托梁”兩側安裝了水囊,26根“底托梁”穿好之後,將水囊充水,把縫隙填滿,以保證整個“集裝箱”為一個密閉整體。

  第六步 將“集裝箱”拖出海面

  揭秘:為了防止“集裝箱”被拉出海面的一剎那産生的壓力變化對古沉船造成損傷,專家在用鋼絲繩起吊的同時,還特別啟用了“全潛駁”(類似于潛水艇);“全潛駁”將潛入“集裝箱”底部,然後將“集裝箱”慢慢頂出水面。

  第七步 將沉船“托航”至博物館

  揭秘:“全潛駁”將“南海一號”頂出水面後,將慢慢航行到位於海灘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特別設置的“水晶宮”內。

  岸邊將專門開鑿一個渠道,供“全潛駁”托運至“水晶宮”旁。然後在岸邊地面鋪設氣囊,將“集裝箱”拖拉至“水晶宮”內。最後在“水晶宮”內添入海水。

  “水晶宮”將是一個海水環境密閉式的玻璃墻展廳,如同一個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水質、溫度及其環境都與沉船所在的海底位置一模一樣,“南海一號”就將在這一穩定的環境內進行水下考古作業。

  未來,觀眾們只要步入水晶宮“艙體”兩側的水下參觀廊,就能將“南海一號”在水中的考古作業,一覽無遺。這種陳列方式,在全球也尚屬首例。

責編:程振宏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