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海Ⅰ號’必將寫入中國造船史

 

CCTV.com  2008年05月07日 11: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內容速覽]  鄭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裝備部部長,同時任中國船舶學會教授,研究中國海洋文化、舟船文化的專家。”   杜玉冰認為,“南海Ⅰ號”的考古價值是多方面的,上面的文物可能解開‘海上絲綢之路’的諸多秘密,一個小小的果核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

  鄭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裝備部部長,同時任中國船舶學會教授,研究中國海洋文化、舟船文化的專家。

  席龍飛:中國造船史權威專家。目前任中國船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理事。  

  杜玉冰:原寧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對絲綢之路及瓷器有長期研究,近年來專注于水下考古研究。

  新華網廣州12月22日電 昨日,本報邀請的多名專家抵達陽江海陵島,以上三位專家團成員做客本報,對“南海Ⅰ號”試探性出水進行了現場點評。今日上午,專家團還將走進本報“南海Ⅰ號”網絡直播室,對“南海Ⅰ號”出水進行現場權威點評。

  已出水十幾艘沉船無一完整

  在提及南海Ⅰ號之於中國造船史的意義時,席龍飛連讚“價值連城,無價之寶”,將被直接寫入中國造船史。他説,中國到目前為止,已經出水十幾艘海船,但沒有一艘是完整的。“現在很多古船信息,都只能通過史料記載和現代造船技術,進行推測,而“南海Ⅰ號”的出水,可以找到很多實證信息,進而完整勾勒出宋代船隻的形態和內部特徵”。“南海Ⅰ號”在南宋時期是比較普通的海外貿易商船,正因為普通,才更具代表性。

  中國遠洋古船可“見風使舵”

  “像咖啡、巴士等詞彙,是國外的舶來品,但‘錨’這個詞,卻是國外‘剽竊’我們的”,席龍飛向記者講述了這段趣事。明代,中國船舶的錨由木石結構發展到了鐵制的“四爪錨”,由於漢字中的貓、錨同音,這個被稱作“錨”的船舶屬具便連通其名稱,也傳到了西方。在英文中,吊錨桿叫做CAT-davit,起錨滑車叫做cat-block。

  席龍飛説,中國的遠洋古船全部是帆船,而且都是硬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軟帆,只能順風航行,一旦遇到逆風,則只能停航,等待風向轉變。但中國帆船在大海中行駛時不懼怕各方來風。順風自不必講,如果行船中正遇上逆風怎麼辦呢?原來是將帆調整一個角度,然後側面前行,走一個‘之’字型的線路,通過曲線行走的方式完成前行的目的。他感慨,“‘見風使舵’最早應該是用於海上帆船的,真佩服先人!”

  “南海Ⅰ號”考古價值難用金錢衡量

  由於“南海Ⅰ號”沉沒時並未發生傾覆,而是正態下沉,據此,不少專家判斷“南海Ⅰ號”可能是由於超載而沉沒。對此,席龍飛和杜玉冰均表示,僅憑目前的有限信息,尚不能做出上述判斷。“因為‘南海Ⅰ號’上裝載著數十萬件的瓷器,船上甚至還有壓艙石,所以即便因風暴發生沉沒,也不見得會發生傾覆。”

  由於“南海Ⅰ號”上裝載的主要是外銷瓷,因此有專家認為,外銷瓷多以民用為主,不見得會有很大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對此,杜玉冰表示,此説有失公允。“只關注文物的經濟價值,這太狹隘了。”

  杜玉冰認為,“南海Ⅰ號”的考古價值是多方面的,上面的文物可能解開‘海上絲綢之路’的諸多秘密,一個小小的果核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此外,“南海Ⅰ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對研究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等都提供了典型標本。(完)

責編:金文建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