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水下考古事業開展怎樣?成果如何?

CCTV.com  2008年05月04日 09:47  來源:CCTV.com  

  我國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較晚,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6年4-5月英國人米歇爾•哈徹(Michel•Harcher)在南中國海域盜掘大批中國清康熙年間青花瓷器等珍貴文物後,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大肆拍賣,拍賣了大約15萬件瓷器、125塊金錠等文物,總價值達3700萬荷蘭盾(約2000萬美元)。此事引起國際考古學、博物館學界的強烈不滿並引起中國政府及文物部門的關注。1986年9月,國家毅然決定發展水下考古事業。198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決定開展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由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有交通部、國家科委、國家海洋局、總參、海軍、外交部等單位參加的“國家水下考古協調小組”,委託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承擔了這項國家任務,為此設立了至今仍然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負責全國的水下考古的業務工作,組織實施水下考古調查發掘項目。

  1989年至2004年先後舉辦三期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共培訓了44名水下考古專業人員。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根據國家文物局的工作安排,組織全國的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在中國的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先後開展了多項水下文化遺産的調查、發掘工作,填補了我國的學科空白。如海南省文昌縣寶陵港清代初期沉船調查;福建連江定海白礁宋元沉船遺址調查和發掘;山東長島古代沉船遺跡勘察;廣東新會銀洲湖宋元“崖山海戰”遺跡調查;遼寧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調查與發掘;浙江寧波象山西澤宋元沉船遺址調查;西沙群島水下文物搶救發掘;全國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廣東、福建海域);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遺址調查試掘;福建東山鄭成功時期戰船遺址調查發掘;香港竹篙灣水下文物調查等。

  通過以上工作不僅有效地保護了水下文物不被進一步破壞,較詳細了解水下文物的分佈和埋藏情況,而且為海上絲綢之路、海外交通史、海外貿易史、造船史、古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為我國水下文物的保護和工作長遠規劃的制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目前我國的水下考古研究工作在亞洲地區處於領先地位並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國的水下考古事業已由發展初期階段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

  在學術研究領域先後出版《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西沙水下考古》等專題學術報告和多篇學術論文,並承擔《南海水下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修訂等多項國家項目。

  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水下考古科研與培訓基地建設項目于2002年啟動,200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基地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建築面積5000余平方米,分為主樓和附屬樓兩部分,集科研、培訓、信息處理和國際交流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在基地建成的同時,完成了水下考古基地信息化一期工程,構建了一座高質量的高速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將建立一個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數據庫和相關網站,向全球公佈中國水下文化遺産的有關信息,收集各國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資料,更好的推動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

責編:程振宏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