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號”的發現與中國水下考古的發展密切相關。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某公司合作在廣東南海搜尋一艘外國沉船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條古代沉船。同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成立,隨即與日本水中考古研究所合作,對該沉船展開調查,並將它命名為“南海I號”。其後由於種種原因,中日合作中斷。2000年以後,“南海I號”水下考古工作得到香港“中國水下考古探索研究會”的贊助和國家財政的支持,繼續開展工作。2002—2004年間,水下考古隊進行了4次大規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試掘工作,獲得了寶貴的原始資料和文物標本,為沉船的整體打撈奠定了基礎。2007年12月,“南海I號”沉船整體打撈出水。
>>>>詳細內容
5月16日到8月16日,由國家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南海驚夢——廣東“
南海1號”南宋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彙報展”將在故宮端門大殿舉辦。
南海驚夢——“南海1號”宋代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展,將向公眾全面介紹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專業人員,歷時20年在廣東陽江海域開展的,針對“南海1號”宋代沉船遺址進行的科考工作並展示前期科考成果。揭開水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紗。
此次展覽分為 “南海I號”的水下考古曆程;出水文物精品; “水下考古”工作器材及場景模擬“水下考古”已出版(發表)的成果共四個單元向大家展示——“南海1號”宋代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
也許您已經參觀了展覽或者準備去參觀並有話要説,也許您對水下考古或“南海一號”沉船有濃厚的興趣,,歡迎在這裡留言,與大家共同分享您的經歷和體會。
【我要留言】 【進入博物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