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27日電(記者董素玉、劉元旭、徐岳)當許多國家面對愈演愈烈的美國金融風暴繃緊神經的時候,在天津舉行的2008夏季達沃斯論壇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解讀經濟的“另類思維”——超大地區。
“我們談經濟增長和經濟活動,一般都是從國家層面上講,如我們説的金磚四國,但現在又有了一個角度,美國學者、暢銷書的作家佛羅裏達認為,真正推動經濟發展的不是國家,而且一種新單位——超大地區。” 美國安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 特利介紹説。
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結果表明,全球40個超大地區(每個超大地區包括數個城市)創造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經濟産量和超過85%的創意産業,他們是新興經濟體增長的動力。“這些地區是太空中看到燈光最多的地區。”詹姆斯 特利風趣地説。
“這裡談到的超大地區,實際上和我們所説的超大城市群相類似,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賀京同認為。
超大地區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如何更好地發展,給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建設帶來什麼啟示,來自巴黎、東京、洛杉磯等世界各地的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參加了這場名為“超大地區:推動全球經濟增長與技術創新”的討論。
“各種資源的結合是創新的源頭,在這個意義下,超大地區可以集合各種資本、技術和人力,因此日本的東京和橫濱地區在創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來自日本一所大學的竹中平藏教授表示。
來自美國洛杉磯的官員安東諾維奇介紹,洛杉磯有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不同文化的創造過程和經濟發展過程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多樣性的文化促進了我們的競爭力,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我國城市發展體系正逐漸走向成熟,一些區域具有區位、資源和産業優勢,形成了城市發展相對集中的城市群。目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經濟規模佔全國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這些超大城市群也面臨著同質競爭等諸多問題。“世界超大地區的經驗將給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建設帶來啟示。”賀京同説。
法國巴黎市副市長克裏斯汀建議,發展中國家的超大地區首先要保證政治穩定。由於需要大量的投資,政治環境不穩定就無法吸引投資者。竹中平藏則認為,超大地區必須要重視縮小居民收入差別。此外,基礎設施的缺乏使融資需求更加迫切,如何搭建有效的融資渠道是發展中國家超大地區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好超大地區長期規劃與短期政績考核的矛盾也很關鍵。”美國福陸公司集團高級副總裁斯蒂文 多布斯認為,有的政府很難做長期規劃,因為他們任期非常短,長期規劃與短期考核之間存在矛盾。超大地區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長期的基礎設施規劃。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