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位於海河入海口,處於京津城市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是環渤海中與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距離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海上門戶,也是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之一,背靠三北,面向東亞。
港口的自然條件:天津港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由海港和河港兩部分組成,港區水陸域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其中現有陸域面積37平方公里,港口陸域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新港由南、北防波堤環抱而成,航道長28公里,主航道底寬210米,水深-15米,10萬噸級船舶可全天候進出港,15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出港。截止目前,本港擁有各類泊位76個,岸線總長1.4萬米,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3個,總能力為1.17億噸,其中集裝箱能力為355萬標準箱。
天津港分為北疆、南疆、海河三大港區。北疆港區以集裝箱和件雜貨作業為主;南疆港區以液體散貨和幹散貨作業為主;海河港區以五千噸級以下小型船舶的作業為主,除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以外,其他均為貨主碼頭。
廣闊的港口經濟腹地:天津港經濟腹地廣闊,其直接經濟腹地包括天津、北京兩大直轄市和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等八省區及河南、山東二省的部分地區,總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46.9%。腹地內自然資源豐富、三大産業發達、外向型經濟活躍、信息和高科技産業發展勢頭強勁,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域之一。在全世界港口中,具有像天津港如此廣闊腹地的港口也不多見。
連接世界各地的班輪航線:在對外輻射方面,天津港已同世界上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集裝箱班輪航線74條,每月集裝箱航班近300班,囊括韓國、日本、香港、東南亞、波斯灣、地中海、歐洲、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天津港已與日本、韓國、美國、荷蘭等國家的12個港口建立了友好港關係。
港口生産發展歷程:1952年10月17日天津新港重新開港,當年貨物吞吐量不足74萬噸。197上4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用了22年時間。1988年全港貨物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用了14年。自1993年以來的近十年,天津港生産連年臺階,保持平均每年以千萬噸級的速度遞增,十年凈增吞吐量一億噸。2001年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億噸國際大港,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62億噸,集裝箱完成240.8萬標準箱,再創佳績。
天津港是中國大陸最早開展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的港口。1973年9月,天津港成功開闢了我國第一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980年,天津港建成中國大陸第一個集裝箱碼頭。天津港的集裝箱運輸不斷快速發展,從1993年至2003年,集裝箱吞吐量從49萬標準箱發展到301萬標準箱,10年凈增252萬標準箱,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2%。
便捷的立體交通網:天津港的集疏運主要有公路、鐵路、水運及管道等運輸方式。與港口發展有緊密聯絡的交通幹線有: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103國道)、津沽二線(津晉高速)公路、海防公路、丹拉高速公路及京山、津浦幹線鐵路、津霸鐵路聯絡線、李港地方鐵路等交通大通道溝通了天津港與北京、天津及華北、西北地區各主要城市,並通過國道網和國家鐵路幹線網連接廣大腹地,構成了天津港四通八達的內陸集疏運網絡系統。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天津港目前擁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44家,合作對象分別來自荷蘭、日本、挪威、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韓國、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經營港口裝卸、運輸、包裝、倉儲、加工、修理、中轉、貿易、飲食、娛樂等服務性行業。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