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2年5月,時值左權將軍壯烈殉國六十週年,年已62歲的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將其母親{劉志蘭同志}1982年鄭重留給女兒的一份珍貴遺産{左權于1937——1942年寫給母親、叔叔和新婚妻子劉志蘭的十三封家書}首次發表,由解放軍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左權將軍家書〉〉。〈〈左權將軍家書〉〉不僅為八路軍抗戰史增添了輝煌的篇章,作為家書,最大的亮點是使過去高大偉岸的形象注如入了更多面、更細膩的親情色彩、婚姻生活和發自左權將軍本人內心深處的愛恨情仇。家書手稿成為博物館最感人、最新穎的陳列語言。
十三封家書除了左權寫給母親和叔叔的兩封信寫于1937年,其于十一封信都寫于左權與劉志蘭1939年新婚後至1942年5月壯烈殉國的軍馬倥傯、戰事頻繁、炮火紛飛的二十一個月中。1939年2月中央巡視團到達山西前線,巡視團成員、參加過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北平師範大學學生劉志蘭隨團來到山西後留在晉東南北方局婦委會工作,經朱德總司令做牽線紅娘,左權與劉志蘭結婚並於次年即1940年5月生下了一個女兒左太北。家書誕生的歷史背景正是百團大戰前後中國戰場面臨著空前的投降危機,“黃河東岸太行陬,封鎖層層不自由”、“抗戰緊急,內戰又起,國人皆憂”,共産黨和八路軍、新四軍作為民族戰爭的砥株中流方顯英雄本色的艱苦卓絕的時刻。家書從一位八路軍高級指揮員的位置、角度和視野來敘述這一段歷史使後人更能深切體會到共産黨“堅持抗戰、堅持團結、持堅進步,反對投降、反對妥協、反對分裂”的決心和行動是何等堅強與果敢、百團大戰之後日軍將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視為華北的眼中疔、肉中刺所進行的大掃蕩是何等的殘酷殘忍、滅絕人性、面對險惡的戰爭環境,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是天不雨、地久旱、人缺糧、畜缺草、八路軍戰士缺槍炮彈藥,只有被譽為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共産黨人才能具備的對抗戰勝利的前途充滿了何等信心、對剛剛投身殘酷革命戰爭、剛剛結為伴侶、身上帶有小資情調的知識女性——劉志蘭政治方向上的指導與幫助,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是何等嚴肅與體貼,對剛出生才幾個月就生離死別的女兒,這個沉默剛毅的軍事指揮員在家書中一變而為慈父,對女兒的思念在家書的字裏行間迸發冷暖關愛的骨肉親情與普通人一樣是何等的脈脈相通。十三封家書只要摘錄幾段就能呈現出百團大戰前後太行抗日根椐地人民上上下下的戰時生活和家庭生活。志蘭:接何廷英同志上月二十六日電,知道你們已平安的到達了延安。帶著太北小鬼長途跋涉真是辛苦你了。當你們離開時,首先擔心你們通過封鎖線的困難,更怕意外的遭遇。今天安然到達了老家——延安,我對你及太北在征途中的一切懸念當然也就冰釋了……你們走後,確感寂寞.幸不久即開始了北局高幹會議,開會人員極多,熱鬧了十多天,寂寞的生活也就少感覺了.。你們走時正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勝利開展之時,。。。。。。。(左權致劉志蘭第一封家書。1940年十一月十二日)“前托郭述申同志帶給你的一包東西:有幾件衣服幾張花布一封信,聽説過封鎖線時都丟掉了,可惜那幾張布還不壞,也還好看,想著你替小太北做成衣服後,滿可給小傢伙漂亮一下,都掉了,這怪不得做爸爸的,只是小傢伙運氣太不好了”。〈左勸致劉志蘭第三封家書。1941年五月二十日〉“志蘭:。。。。。。半年來沒接到你的信,時刻擔心著你及北北的一切。……..二月間我們全處在反掃蕩中,……..敵人的殘酷仍然如故,新的花樣就是放毒…….因為毒傷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傷的很多.女縣長劉湘屏中毒非常厲害,全身發爛,皮膚掉了三分之二,幸而醫治較早,大概可以不死了,其痛苦之極也可想而知。……親愛的,時刻牽掛著你,你當同感,別後將兩年了,不能不算久,願共同努力,多多工作多多學習渡過未來的兩年吧.”(左權致劉志蘭第九封家書.1942年4月1日)此信寫完後不到兩個月,左權將軍就壯烈殉國了。“在共同生活中,你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我更是一個熱情、積極的、幻想很深的青年,在你旁邊漸變得踏實、深沉,一面開朗地認識革命事業的偉大規模,一面體驗到人生的豐富意義。”“雖幾次傳來你遇難的消息,但我不願去相信。…….或許是重傷的歸來,不管帶著怎樣殘缺的肢體,我將盡全力看護你,以你的殘缺為光榮,……在任何困難之下,咬著牙齒渡過去。有一點失望和動搖都不配做你的妻子。(劉志蘭〈〈為了永恒的記憶——寫給權〉〉1942年7月3日)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