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過廈門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的。這不僅僅因為那裏景色怡人、英才輩出,是當地的著名人文旅遊景點,更主要的還在於,它們都跟一位曾經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愛國老人───建國後曾任全國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陳嘉庚先生聯絡在一起。
陳嘉庚(1874─1961),20世紀上半葉東南亞一帶名聞遐邇的華僑企業家、“橡膠大王”,當年即誕生在集美這個小漁村裏。他少年時期赴新加坡隨父經商,從事菠蘿種植、加工和橡膠、製造等業而獲得成功。跟許多海外愛國華僑一樣,陳嘉庚致富後不忘苦難中的祖國,欲“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除曾加入同盟會、資助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以及傾資興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冀望“教育救國”外,還在1928年日本製造濟南慘案後,義無反顧地領導華僑社會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10月,他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親任主席。翌年10月10日,他又聯絡南洋英、美、法、荷等各屬殖民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並被推舉為主席。作為東南亞華僑抗日救國運動的最高領袖,陳嘉庚&&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款項。此外,為鼓勵僑胞多寄贍家費、增加祖國外匯,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藥品、卡車等物資,以及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制藥廠、直接供應藥品等,陳嘉庚都無不殫精竭慮,逐一謀劃、落實。1939年,他應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余位華僑機工(即汽車司機及修理工)回國服務,在新開闢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所急需的戰略物資。陳嘉庚十分關心祖國抗日陣營內部的團結,1938年10月,曾以國民參政員的身份從新加坡發電報,向重慶國民參政會提出“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以前,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當以漢奸國賊論”的提案,予汪精衛妥協投降勢力以當頭痛擊,轟動一時,被引為美談。1940年,他還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歷訪重慶、延安等地,併發表演講,盛讚中共領導的陜甘寧邊區的新氣象,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為蔣介石國民黨所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侵,他以年近七秩之身被迫隱居印尼瑪瑯一學生家中。為防落入日寇魔爪,他總是隨身攜帶著一粒氰化鉀備用,並坦然自若地説:“人生自古孰無死!萬一不幸被捕,敵人必強我作傀儡,代他説好話,我決不從!那時一死以謝國家,有什麼不得了!”錚錚鐵骨,令人欽仰!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