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克俠,河北省獻縣人,1900年10月7日出生,少年時就讀于北京匯文小學、中學。1915年,他為抗議袁世凱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憤而投筆從戎,考入北京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1923年,張克俠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加入馮玉祥將軍部隊。為了參加國民革命,1924年1月,他到廣州投奔孫中山,任陸軍講武學校教育副官及隊長。1925年參加北伐,擔任北伐軍第一營營長。不久,返回馮玉祥將軍領導的西北軍任學兵團團副。為了追求光明,探索真理,1927年春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從蘇聯回國後重返西北軍,任張自忠師的參謀長。
1933年5月,馮玉祥將軍與中國共産黨合作,在張家口組織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張克俠任同盟軍的高級參謀、幹部學校校長。1937年“七七”事變前,張克俠任國民黨二十九軍副參謀長,參加了盧溝橋抗戰。此後,張克俠先後擔任馮玉祥將軍的第六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副參謀長等職,1938年又隨馮玉祥將軍前往武漢。1939年,張克俠任國民黨五十九軍參謀長,後任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等職,轉戰山東、河南一帶抗日。他所到之處,對當地抗日救亡活動和抗日軍隊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對堅持團結、抗戰、進步起了極大作用。在此期間,他還創辦了自忠中學,進行抗日和進步思想的宣傳教育,培養了許多革命、進步的人才。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克俠被任命為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他在國民黨軍隊上層人物中積極開展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的活動,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的陰謀。1948年11月8日,張克俠與何基灃一起,率五十九軍兩個師、七十七軍一個半師共二萬三千余官兵,在賈旺、臺兒莊防地舉行起義。這次起義,使淮海地區東線的國民黨軍防線出現了一個大缺口,使我華東野戰軍主力乘虛而入,直搗徐州,切斷黃伯韜部的退路,進而將國民黨軍第7兵團殲滅,加速了淮海戰役的進程。他們的舉動,受到了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嘉勉。朱德總司令還高度評價起義,認為“對戰局影響很大,使敵人原來的部署大為混亂”。張克俠率部起義後,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役,先後擔任人民解放軍三十三軍軍長,並兼任上海淞滬警備區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新中國成立後,張克俠主動請求參加祖國的建設工作。曾擔任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全部精力。198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