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民族的記憶 不屈的脊梁

 

——記央視網愛國主義網絡展系列訪談之一

CCTV.com  2008年10月09日 10: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主持人和訪談嘉賓

 特邀主持人尚兆民和本期訪談嘉賓合影

    2008年9月18號,77年前的今天,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在中國領土上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併發動了一場長達14年、慘絕人寰的侵略戰爭。 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了這場正義戰爭的勝利,並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産生了深遠影響。近期,央視網《復興展館》推出愛國主義網絡展館系列訪談節目,與此同時,在抗戰史部分我們將分三期對抗日戰爭進行梳理和回顧,重要的是總結14年抗戰史給中華民族留下的精神財富!而節目依託的載體,就是建在北京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此我們在第一期節目特別邀請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副館長李宗遠先生,以及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李樹泉先生。

    ——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今昔對比——

    主持人:請李老師給我們央視網廣大網友介紹一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開館初期的規模和史料蒐集情況是什麼樣的?

    李宗遠:抗戰館是1987年建成的,當年的抗戰館規模非常小。跟現在相比,也非常簡陋。第一、面積很小,當時只有兩個展廳,大概1千平米。第二、展覽的形式非常落後,展覽的內容比較少,比如照片和文物都比較少。通過二十幾年的蒐集整理,以及大量的社會捐贈,抗戰館目前的文物儲備已經達到1萬多件,展廳展出大概1千多件。我們現在主要是把具有代表性的、重點的,還有歷史意義比較大的文物挑出來,展現在觀眾面前。

    主持人:蒐集抗戰史料、文物的難度有多大?

    李宗遠:抗戰館建立之初,很多的文物需要我們到參加過抗戰的老人家裏去蒐集,統計和摸清這批老戰士的住址就是一項龐雜的任務。不過讓人感動的是,這些老戰士都是無償捐贈給抗戰館。近幾年情況出現了變化,很多文物是收藏者花錢收集到的,如果我們想要,就得花更多的資金去徵集,所以最近幾年徵集文物的成本投入比較多。但還是有愛國人士選擇無償捐贈,美國一位愛國華僑,當年參加過飛虎隊,9月27號把他手裏的一些史料捐給了我們。這説明社會各界還是很關心和支持對抗戰歷史的保護,我們也就能把更豐富的歷史展現在觀眾面前。

    主持人:從1987年開館到現在,有多少觀眾去參觀過抗戰館?

    李宗遠:到目前有1500萬人次去過抗戰館。這麼龐大的數字説明,很多的觀眾願意去了解這段歷史,因為這段歷史對中華民族來講,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看過展覽之後,情緒波動比較大,當看到侵華日軍在中國製造屠殺慘案這部分展覽時,都非常氣憤。

    主持人:抗戰紀念館和北京其它一些大型博物館相比沒有太多優勢,比如地理位置、規模和豐富性等,但仍然有1500萬人次參觀過,説明這段歷史在人們心中的份量。它凝聚了中國人自己的感情在裏面。另外據您了解,觀眾在參觀時對哪部分展覽更感興趣?

    李宗遠:現在抗戰館能夠實現利用聲光電技術模擬出真實戰爭的場面,可以使觀者身臨其境,能更直觀地感受和觸摸這段歷史。這是觀眾非常感興趣的部分之一。另外,有的觀眾還願意去了解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英烈,一到紀念日,他們就拿著鮮花去紀念,表達對英烈的敬意和緬懷。

    主持人:在準備今天這期節目的時候,我有一個擔憂:現在有一種現象,年輕人似乎對歷史類的知識並不感興趣,而現在網絡文化和氣氛也充斥著獵奇、刺激、娛樂類的快餐文化。如果我們想把抗戰博物館搬到網絡上來,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辦法把年輕人的眼球吸引過來,讓他們關注這段歷史呢?

    李宗遠:我覺得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從數字方面就可以看出,抗戰館20幾年來的觀眾數量將近150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佔了60%,為什麼有這麼多,一是學校組織。另外特別是近幾年,17、18歲的年輕觀眾自己趕來,尤其是暑假來的比較多,從這個數字來看,年輕人對這段歷史關注的程度非常高,不是我們想象當中很低。 而青少年對網絡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如果把這段歷史放在網絡上,通過網絡化手段豐富這段歷史的表達形式,我相信青少年朋友會更加感興趣。

    李樹泉:我當過大學老師,從我個人經歷來講,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學生們非常感興趣。這段歷史對他們心靈是一種非常大的震動,我講抗戰歷史中的南京大屠殺,從表情來看學生們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但是對青少年學生來講,形式要更多樣化一些,小孩就喜歡直觀的方式,越直觀越好。我給孩子買了一部有關抗戰的動畫片,叫《貓耳山的鬼子兵》,裏面的人物他都記住了,而且重復看了好幾遍。所以,在我看來,要採用更直觀的方式進行傳播。

    李宗遠:我們抗戰館舉辦過三次有關民族精神的大講堂,請專家來講,很多大學生很願意來聽,還有社會上一些人自己也來聽,通過這個就可以看出大家非常的踴躍。另外還有今年下半年要啟動一個儀式,就是大課堂,把中小學生請到抗戰館,不僅看展覽,還能參與我們很多活動。

    不過,這對我們博物館來説也是個挑戰。因為展覽一般在五年之內是沒有太多變化的,這樣就沒有了吸引力。所以,怎樣增加抗戰館的吸引力,不斷開辦新的活動,吸引青少年的活動,這是一個挑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李宗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李宗遠先生

    ——偉大的抗戰精神 永遠的民族記憶——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話題是關於抗戰史的。有一種比較主流的觀點,抗日戰爭的勝利,其實某種意義上是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沒有國共合作,就沒有抗日統一戰爭勝利的實現,中國共産黨和國民黨在建立統一戰線當中做了哪些事情呢?

    李樹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從共産黨政策來講,第一個階段是反蔣抗日,918事變時,國內戰爭比較激烈,當時國共雙邊的矛盾比較尖銳,共産黨號召全國人民一起抵抗侵略,同時反對國民黨。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特別是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之後,國民黨東征,就是逼蔣抗日。在中日矛盾不斷激化當中,爆發了1936年的“129”運動,這推動了國共兩黨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這時候共産黨又出了一個政策是“聯蔣抗日”,當時共産黨派一些人和國民黨進行交涉,在杭州、巫山、西安都和國民黨進行一些秘密的交涉,就是怎麼樣儘快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包括全國各個階層一起來渡過中國的國難。共産黨在這方面表現出了最大的誠意。

    主持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動員起全社會的力量一起抗日呢?

    李樹泉:從我個人來講,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中國共産黨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

    李宗遠:誰能在中日矛盾最激烈的時候扛起這面大旗,誰就佔據主導。隨著中日矛盾的不斷激化,中國共産黨能扛起這面大旗,這是中國共産黨先進的地方。

    主持人:抗日戰爭14年,這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非常短暫。這14年,給國人留下了哪些精神財富?

    李樹泉:這段歷史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哪些精神財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解讀。共同的一點就是愛國主義,在任何歷史條件下都不會過時,所以當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國人民都能夠視死如歸,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愛國。

    主持人: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抗戰精神”的落腳點在哪呢?

    李樹泉: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戰爭非常慘烈,你從中國抗戰的14年來講,中國人員傷亡據不完全統計是3500多萬,直接財産損失大概1千億美元,間接損失5千億美元,戰爭對整個社會的破壞非常巨大,通過歷史可以讓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從中日關係來看,應該營造一個更好的和平發展空間,去除一些干擾。

    李宗遠: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我們可以反思,這30年什麼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動力,那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始終是一個大旗,這個大旗裏面有不同的內容,它包含著愛國主義,和平主義,團結奮進等,這些都是抗戰精神的內容,我們今年遭遇到的“512”四川大地震,災難激發出了極大的民族凝聚力,這種精神就是愛國主義,就是抗戰精神。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共黨史資料》副主編:李樹泉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

《中共黨史資料》副主編李樹泉先生

    ——對央視網《復興展館》的發展建言——

    主持人:央視網《復興展館》的建設理念是在網絡傳播上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兩位專家對此怎麼評價?

    李宗遠:現在網絡是第四媒體,能夠通過網絡的宣傳讓很多很遙遠的觀眾了解各種題材各階段歷史的博物館內容,我覺得這是很先進的傳播方式和宣教資源,數字化博物館也將是我們今後博物館發展的一個方向。另外,在中國,抗戰類的博物館比較多,北京、南京、瀋陽、哈爾濱等地大概有200多個,現實的博物館展覽我們不可能一一看完,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現在我們可以把所有以抗戰史為主題的博物館集納在一起,在網絡上進行廣泛傳播,將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主持人:網絡博物館這個形式,兩位覺得還需要做哪些改進?

    李宗遠:我發現很多博物館的網站互動性不強,只能是一些靜態內容的瀏覽,我覺得應該加強在互動方面的體驗和開發。第二個建議,博物館應該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多種多樣的網絡宣傳的形式,彌補在實地展覽的不足。比如,抗戰館要舉辦很多專題展覽,但是資金的問題,場地的問題,使我們不能夠去辦。這時,就可以通過網絡辦展覽,資金場地問題會大大緩解,這是需要我們博物館思考的問題。所以在互聯網上建博物館給我們博物館工作者在管理、宣傳上提供了很多創新思路。

    李樹泉:我建議網絡博物館要更多地提供資料背景,視頻、圖片等,介紹一個歷史事件,相關的背景資料也要充實進去,並且想了解的東西都可以搜出來,這樣網絡博物館就很人性化,也很專業。還有,就是一定要有一個論壇,沒有互動就是一個死的東西。網友提的問題是非常希望得到專家的解答的。

    我們通過這樣一期訪談節目回顧、總結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就是要喚醒我們大家對愛國、忠勇、堅韌抗戰精神的敬仰和繼承;並且讓我們記住歷史,珍愛和平。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