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0日消息:國家統計局昨天發佈最新統計,今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從月環比看,比去年12月上漲1.2%。食品類價格以18.2%的漲幅依然保持八大統計類別中的領漲地位。2008年首月CPI增速創下新高,考驗着下一步調控政策的尺度。
多重因素助推漲幅
1月CPI
增幅之高,有其特殊性。首先,長達1個多月的罕見冰雪災害性天氣,造成供應減少、運輸困難、損失成本等,都加劇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其次,今年1月正值春節前夕,一如歷年規律,節前的消費市場需求旺盛,帶動CPI增幅上揚。而且,去年的物價水平走高曲線,大幅上漲更明顯地顯現在下半年,因此拿今年1月與去年1月作比較,計算出的同比漲幅自然較高。
1月份CPI的繼續走高,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翹尾因素。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英麗認為,今年上半年CPI還可能持續走高,存在從部分領域結構性上漲向全面通脹演變的危險。這是因為食品類價格的上漲壓力已經顯示出向其他領域蔓延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前天公佈的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1%。作為CPI的前行指標,PPI的這一漲幅預示着今後一段時間CPI的上漲壓力。而與簡單的結構性上漲相比,一旦引發全面通脹,其治理難度更大,持續周期更長。
潘英麗認為,在物價上漲持續一段時間後,人們會形成“通貨膨脹預期”。這種預期如果得不到及時妥善引導,就可能造成“預期推動通脹加劇”的惡性循環,因此要儘早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從緊”絲毫不容松懈
而當前既複雜又矛盾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又令從緊貨幣政策的尺度更難把握。
從國內來看,市場資金充裕,“從緊”仍是當前必然選擇。春節後的第一個公開市場操作日,中國人民銀行便以1950億元的央票發行創下近一年新高。1月份突破8000億元的人民幣貸款增量也表明,儘管受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組合工具的影響,企業信貸與投資需求依然強勁。何況,今年一季度有約1.3萬億元的央行票據將到期。另一方面,雪災直接損失已逾千億元,救災抗災和災後重建貸款的發放,以及支農、支持春耕的貸款發放,必將在第一季度佔據相當比例。專家提醒,繼續採取措施回收多餘的流動性,"從緊"絲毫不容松懈。但是,從國際範圍來看,次貸危機的蔓延效應,使目前的貨幣從緊政策受到外部阻力。
數據顯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增速已由上季度的4.9%大幅下滑至0.6%。如果今年一季度繼續下滑,將拖累全球經濟步伐,而我國出口導向型産業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跨境資金流動可能逆轉,流動性過剩的狀況也可能有所改變。也有專家認為,由於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經濟局面會有很大不同。因此,目前難以預測美國經濟會否真正衰退。另一方面,美聯儲頻頻降息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可能會導致國外資金流入,助長流動性過剩,因此貨幣政策又不能放鬆。一"松"一"緊"正當其時創下11年月度增幅新高的CPI數據,與充滿矛盾與變數的經濟環境,共同決定着下一步調控政策的走向。有經濟學家提醒,要關注穩健的財政政策的運用。
復旦大學教授袁志剛認為,財政支出的結構應作調整,更多地用於公共産品的提供。此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一"松"一"緊"的搭配實施正當其時,也格外重要。從貨幣政策來看,央行副行長易綱不久前表示,在國際收支平衡未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前,央行仍將繼續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搭配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對衝流動性。有專家認為,儘管我國繼續對衝流動性尚有空間,但在14.5%的歷史高位之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幅度已經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央行對各家銀行實行"月度"窗口指導,信貸控制要進一步細化,力度也很有限。為此,中國銀行金融研究所譚雅玲認為,目前的政策尺度必須"一隻眼睛看著國內市場,一隻眼睛盯着國際市場"。既要重視經濟自身的實際需求,又要注意防範銀行業的風險。交通銀行研究部認為,貨幣政策從緊的總體趨勢不會輕易改變,但必須把握好力度和節奏。該行預計,近期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再次提高,同時也可能繼續加息。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