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雪災的影響有多大

CCTV.com  2008年02月05日 13:5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雪災將推動CPI創出新高

  在此段時間內節假日較為集中,企業生産活動本來就不太密集,所以可能産生的生産損失較為有限。整體糧食産量的負面影響應在較低水平

  對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1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出現大範圍降溫、降雪、凍雨等惡劣天氣。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讓煤電油運緊張、春運客流受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當期的經濟活動,工業生産、投資、消費都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數百萬人被困在返鄉過年的路上。民政部救災司副司長鄒銘透露,截止到1月31日18時,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達537.9億元。這比截至29日統計到的326.7億元,短短兩天內又增加了211.2億元。

  這場由50年不遇的罕見惡劣天氣引發的災害仍在肆虐,冰凍危機可能還沒有結束。不少專家表示,等最後盤點時,這場雪災帶來的經濟損失恐怕至少將達千億元人民幣,而它間接帶給中國經濟的影響恐怕更為嚴重。

  CPI將創新高

  毫無疑問,雪災將給本已持續高燒的CPI再澆上一勺熱油。由於大雪冰凍影響蔬菜生長、採摘,並且會帶來交通運輸不暢,鮮菜價格漲幅明顯較大。發改委1月30日發佈的資料顯示,受災省份的蔬菜價格正在上漲,大白菜、青菜、蘿蔔等主要蔬菜價格漲幅達50%以上,部分地區個別品種的價格甚至翻番。許多經濟學家預測,在冰雪導致食品供應不暢的形勢下,原本認為去年已達到頂峰的通脹幅度將會再度躍升至更高點位。

  我們也認為雪災將推動CPI創出新高。

  根據農業部的農産品價格數據,截至2月2日,“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指數1月份同比上漲了20.9%(見圖)。考察過去“菜籃子”價格指數和CPI之間的關係,我們估計1月份食品類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將會超過19%,假設除食品外其他産品的價格同比增速保持在去年12月的水平,則1月份CPI同比增速將會達到7.1%以上。考慮到大範圍雪災使得南方各地的公路、鐵路運輸受到阻礙,會影響産品的順利運輸,造成部分地區物資短缺,勢必加大物價上漲壓力。另外,由於正值春運期間,大量返鄉旅客被滯留在各個交通樞紐城市,也會加劇部分地區的物資短缺。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價格的上漲是在1月下旬才開始加速的,隨着災害天氣的繼續和春節的影響,2月份物價上漲的壓力會更大。

  工農業生産影響有限

  雪災對工業的破壞性主要在於對整個貨運體系及電力供應方面的負面影響。貨運體系的癱瘓使得工業品原材料、能源的輸入變得困難,也影響了正常的銷售行為。這些都會影響正常的生産行為。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雪帶來的交通運輸受阻也使煤炭運輸出現瓶頸,目前許多電廠存煤低於警戒線、全國因缺煤停機4000多萬千瓦;而由於輸電線路覆冰,導致輸電設施大面積受損,嚴重影響了電力生産和供應。全國已經有19個省(區、市)出現拉閘限電,這將對工業生産産生不利影響,也會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

  目前的冰凍天氣可能還要延續半個月至一個月,這使得1、2月份的工業生産數據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不過,一季度的工業活動與一年當中的其他時期相比所佔比重相對較小,在此段時間內節假日較為集中,企業生産活動本來就不太密集,所以可能産生的生産損失較為有限。

  由於我國農業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雪災對農業的影響更加直接。冰凍天氣對蔬菜、糧食等生産都構成較大的影響。根據農業部公佈,截至1月29日上午,全國16個省(區、市)因低溫凍害作物受災1.03億畝,其中成災5301萬畝,絕收1103萬畝。而對於黃河流域來説,前期恰恰是瑞雪兆豐年,大雪有助於殺滅病蟲害,利於小麥增産。兩處均衡結果,我們認為整體糧食産量的負面影響應在較低水平。

  GDP增速將放緩

  除了對CPI産生影響,很顯然,雪災對宏觀經濟也會有一定負面影響。

  根據民政部數據,雪災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37.9億元。如果把直接經濟損失簡單地理解為固定資産減值,2007年一季度GDP為50287億元,假設2008年一季度可以保持10%的經濟增速,如果未來總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達到1000億元,則將會使一季度增速放緩2%。當然,如此測算非常粗略,對間接經濟損失並沒有進行估算,而且災後重建也會提高後幾個月的GDP,雪災對GDP的具體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核算。

  不過,我們認為,雪災對經濟和工業生産的影響將是短期的。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就將恢復正常增長,一些領域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從2003年“非典”疫情集中暴發後,對二季度經濟活動産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從三季度經濟增速卻出現明顯回升看,我們認為,隨着氣候的逐漸轉暖和災後重建工作的有序進行,全社會經濟運行將很快步入正常軌道。

  宏觀調控經受考驗

  突如其來的冰雪災害不僅考驗着政府對自然災害的應急機制和能力,對從2007年開始的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在2007年,政府打出一系列貨幣緊縮組合拳,包括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大手筆的公開市場操作、控制銀行信貸、默許人民幣更快升值等。這些為通脹壓力和經濟過熱量身定做的藥方,在目前愈加複雜的外部和內部經濟形勢下,面臨着新的挑戰。

  從去年12月初至今,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三季度經濟增速為4.9%,而四季度經濟增速僅為0.6%,令人大跌眼鏡。房産投資更是出現23.9%的負增長。美國去年四季度經濟大幅放緩預示着,未來美國經濟有步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可能。

  與此同時,美聯儲8天兩次降息125個基點,也足以表明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影響程度的判斷更趨悲觀。而美國經濟一旦陷入衰退,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體將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一直以來,出口都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2007年中國凈出口拉動GDP增速2.7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超過60%。

  此外,美聯儲持續降息一方面打壓美元,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對中國出口企業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降息和美元走軟加重美國通脹程度,全球油價、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中國通脹水平也會被推高。中國開始面臨更加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的考驗。

  因此,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特別強調,“要正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充分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從內部經濟環境來看,在暴風雪的影響下,物價漲幅將會繼續創新高。而通脹風險仍是目前經濟中的突出問題,管理層也在極力避免通脹形勢更為嚴峻的狀況出現。

  出於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國家有關部門密集推出了多項穩定物價舉措,並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雨雪、凝凍期間的價格監管工作。同時要求嚴厲打擊哄抬價格和亂收費、亂加價行為。商務部也專門制定了應對災害天氣、保障節日市場供應的專項預案。

  但是,運用行政手段力壓物價只能是暫時行為。一方面,企業的成本在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産品價格因行政管制而無法上調,預期利潤率下降,企業會選擇減少産出或者乾脆停産,市場上的供應短缺將進一步惡化。價格管制將會增加而不是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而這一行政手段可能會導致政府增加對生産企業的財政補貼,否則商品和服務供應短缺將難以避免。從長遠來看,如果影響物價的根本因素不能消除,行政性限價必然會將漲價壓力向後推移。

  胡錦濤總書記在日前的講話中沒有再如過去一段時間一樣出現“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而是提出“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預示着政府仍然希望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2008年經濟發展目標暫定為8%),而不是出現大幅回落。

  冰雪的消融不會降低未來宏觀調控的難度。在更加複雜的外部經濟環境下,如何應對外部經濟衰退可能帶來的經濟減速、如何化解因冰雪加劇的通脹壓力、穩定通脹預期以及面對未來可能因“限價令”造成的價格上漲的集中爆發,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作者為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