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晚報》:一個兒子與36位“爹”和“娘”

 

CCTV.com  2007年12月05日 17:04  來源:新晚報  
  [內容速覽]  25年來,普通工人王玉林義務贍養了36位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讓他們安度晚年。這一份善良、奉獻與執著喚起了更多人心底的美好情感:1998年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名來命名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王玉林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成立了。十年裏,王玉林從“孤軍奮戰”發展到今天“旗下”有志願者4000人,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只有8歲。

  25年來,市民王玉林義務贍養了36位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有的是鄰居,有的是從馬葫蘆裏救出的腦血栓後遺症患者,有的是在養老院結識,其中20位已安然辭世……

 

王玉林(左)在照顧劉清泉老人 張大巍 攝

王玉林()在照顧劉清泉老人 張大巍 攝

 

  25年,9130余天。

 

  寒來暑往,白天黑夜,騎著一台破舊的自行車,一位普通的工人在工作之餘“超負荷”地奔波,忙碌在36位孤寡老人的家中,背負起他們生活中的重擔,讓他們在親情暖意中安度晚年。老人們親切地叫他“咱的兒”。

 

  而今,“兒”已年近半百,36位“爹”和“娘”中已有20位安然辭世。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好人王玉林,不圖名、不為利,不計回報,義務照顧、贍養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的親情故事令人動容,讓人感覺到了這座城市一顆跳動的良心。

 

  我們更希望,這位普通人的善良、奉獻與執著,能喚起更多人心底的美好情感;這份愛心、孝心與責任心,能感染、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我們共同來打造這座城市友愛互助、和諧美好的精神家園。

  

  病床上,強忍著肝腹水的劇痛,82歲的王淑珍老人虛弱萬分,混濁的眼睛不斷地向大門外張望……

 

  出租車裏,從北京出差提前回來的王玉林一邊催司機快開,一邊默念:“娘,你可撐住了,兒回來了。”

 

  老天開眼。老人不僅撐到了“兒子”回來,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有“兒”陪伴。老人走得安詳而幸福。

 

  這個外人眼裏的孝子,實際上是與老人毫無血緣關係的“外姓人”。

 

  就是這樣一個“外姓人”,25年來,義務贍養了36位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其中的20位已帶著對這個世界無限的眷戀辭世。

 

  王玉林,49歲,哈爾濱物業供暖集團木蘭分公司一位普通工人。他為孤寡老人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傾注了數不盡的親情,把一個兒子無私的“愛”字放大給了36位“爹”和“娘”。

 

  1、孩子患肺炎他在照顧生病孤老

 

  “不求你成多大的材,但一定要做個好人”,9歲時父親早逝時留下的一句囑託,讓王玉林心安理得地走正道、做好人、做好事。

 

  最早與老人結緣,是在26年前。那時王玉林才22歲。

 

  1981年,剛剛下鄉返城的王玉林住在南崗區工人文化宮後面的一片平房裏。鄰居是一對70歲的老兩口。漸漸地,他發現李樹春、馬艷春夫婦不僅體弱多病,唯一的兒子還在外地工作,老人生活得很艱難。

 

  王玉林開始主動照顧老人的生活:冬天起大早排隊買煤;柴火燒光了,到10里地外用手推車拉木柴。年輕力壯的王玉林擔起了兒子的責任,老人家所有的體力活兒他全包了。

 

  轉過年兒,王玉林成家了。新婚第二天早晨,妻子郭鳳英一摸身邊,人咋沒了?第三天、第四天……天天如此,靦腆的妻子不好意思問丈夫。直到幾個月後,她才摸清王玉林婚前就落下個“毛病”:早晨睜開眼,先去把鄰居老人家的爐子點著,晚上下班後也得先到老人家點個卯,幹完活兒再回家……

 

  兒子六歲,得急性肺炎住進醫院,而此時李樹春老人腦出血犯病了。妻子哭了:“你平時照顧老人我都支持你,可現在孩子病得這麼厲害,你不能走呀。”

 

  看著還在打吊瓶的兒子,王玉林説:“孩子的病有你照顧,可大爺大媽身邊一個人都沒有,更需要我呀。”

 

  就這樣,8個寒暑交替,直到兩位老人相繼去世。

 

 

  2、全家旅遊心願拖到母親去世也沒實現

 

  劉清泉老人患腦血栓後遺症,出門散步時,不小心掉進了開蓋的馬葫蘆裏。本能之下劉大爺用兩隻胳膊撐住了馬葫蘆兩側。就這樣一直懸著,圍的人越來越多,但怕沾包,沒一個人伸把手。

 

  王玉林騎車經過,二話不説,扔下自行車將90多公斤的老人硬拽上來。從此,劉大爺和老伴成了他眾多的“爹”和“娘”之一。

 

  下雪了,玉林拿著鍬鎬把老人家樓洞口的冰刨乾淨;聚會時,玉林挨著眼神不好的劉大爺給他夾菜;老兩口聽廣播,猜謎中了獎,玉林就騎自行車去電臺領獎……

 

  五常的田老師常住養老院,一直想見王玉林。一次,玉林去養老院偶遇田老師,老人從兜裏掏出50元錢説:“我患有白內障,每天滴眼藥水,可我把買眼藥水的錢交給誰都不放心,我就放心交給你王玉林,你是不會騙我們這些老人的。”從此,每隔一段時間,王玉林就會騎自行車去養老院為田老師買眼藥水。

 

  “這些老人最需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幫助,而是精神上的安慰。”王玉林深有感觸地説:“大多數老人孤苦伶仃,他們更需要與人溝通,需要有人來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家住北京街的王大媽兒女不在身邊,在社區活動時結識了王玉林。有一段時間,玉林發現大媽不愛吱聲,總唉聲嘆氣地説:“活著沒意思,給人添麻煩。”一次聊天,老人忍不住對玉林説:“我買了氰酸鉀鋁,實在不行拌在大米飯裏吃了就解脫了。”當晚玉林沒走,耐心地勸老人:“你要走這條路了,遠方的兒女不得背一輩子黑鍋和愧疚啊!”回憶起撫育兒女的艱辛,老人當著玉林的面把藥扔了。

 

  三年前,老人去世時,她的女兒拉著王玉林的手説:“你做了我們兒女沒做到的事,謝謝你給我媽有生之年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給20多位“爹”和“娘”養老、送終,讓他們孤獨的晚年充滿著溫暖和親情,王玉林對自己的親人卻背負著永遠的歉疚——一直想帶著全家人去北京旅遊,可直到母親去世這個願望也沒能實現。

 

 

  3、照顧多少孤寡老人收穫多少感動親情

 

  已近半百的王玉林看上去很年輕,儘管每天都像上滿發條的機器,停不下來。

 

  “你讓別人快樂,你自己也就快樂了。”王玉林説,這就是他年輕的秘訣。

 

  王玉林贍養的老人中,有很多無兒無女。看他住30平方米的小房,妻子又下了崗,有熱心人出主意:“讓老人在世時立個遺囑,房子、財産啥的就歸你了,要不就白忙活了。”

 

  王玉林當即“封了門”:我從沒想從這些老人身上得到什麼,只要他們晚年幸福,我就知足了。

 

  省糧食學院退休教師徐寶林的老伴和女兒都去世了,唯一的兒子是精神病,只有一隻胳膊。老人得了急性尿道炎,王玉林到家給老人在床上接尿、洗內衣,老人不住嘴地念叨:“親生兒子不也就是這樣嘛。”

 

  王玉林贍養的老人也讓他感動。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在精神上給了他無窮的動力。

 

  家住巴陵街的單身盲老人吳杏譚,聽廣播知道了王玉林,冒懵兒給王玉林打傳呼:“能不能也來幫我幹點活兒,陪我嘮嘮磕。”王玉林真來了。封窗、買煤、倒泔水……感動得老人每次都摸索著從地下室走上來,“目”送著“兒子”離去。

 

  照顧了多少位老人,就收穫著多少份親情。“爹”和“娘”們對玉林的那份依賴與牽掛,令人動容。

 

  每逢變天,王玉林總能接到很多電話:“兒啊,別忘了帶傘;兒,明天下大雪別騎車子了;玉林,媽今天包餃子回來吃呀……”哈市敬老院的上百位老人,沒有不認識王玉林的,老人總是把捨不得吃的水果留給他。

 

  奉獻、滿足、快樂之餘,王玉林也有淚水、汗水和困惑。

 

  最怕的是:幾位老人同時有病,讓他無法分身。“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再多有幾個人搭把手就好了。”

 

  最苦悶的是:周圍人的風涼話和不理解。“有往家撿錢的,沒見往家撿‘爹’的,真有這樣的傻子嗎?”

 

 

  4、一份執著複製4000個“王玉林”

 

  “愛是一條流動的河”,王玉林的正直、善良、無私,感染著身邊更多的人,愛的接力棒在感動中不斷地傳遞。

 

  1994年報名成為我市第一名志願者。

 

  1998年成立全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王玉林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十年裏,王玉林從“孤軍奮戰”發展到今天“旗下”有志願者4000人,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只有8歲。

 

  在劉清泉家,老人掏出了寶貝般的“中國青年志願者”證件和胸章。“玉林就像一面立體的鏡子,讓周圍人照出自己的不足”,老人提出也要加入“志願者服務隊”,盡一己之力,幫助他人。

 

  只要天氣允許,老人就拄著拐杖、坐在街邊,一邊吹口琴,一邊鋪上特意準備的佈告:“免費提供信息、健康交友、志願奉獻、為民解憂。”就連去深圳兒子家小住,老人也帶著“行頭”在深圳街頭義務服務,為哈爾濱的城市精神做起了“代言人”。

 

  採訪王玉林,發現他身上的好事越來越多:捐助阿城永源鎮富明村28個失學兒童,義務擔任3所學校的德育輔導員,免費作報告100多場,帶領志願者捐款修復蕭紅故居……

 

  “王玉林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已成為哈爾濱的一張“愛心名片”——每逢雙休日、節假日,清理樓道、維持交通、無償獻工……

 

  王玉林的言傳身教,引導兒子也像他那樣做事做人——在二職學習時,兒子帶著同學為盲老人義務勞動,撿易拉罐賣錢給老人買水果。他所在的“一年八班”作為一個“義務助老集體”被學校永遠保留下來。

 

  “我做的都是些平常小事,只不過堅持的時間長一些。”頭頂已爬上白髮的王玉林説。

 

  然而,正是這些實在的小事,讓許多人的生活變得美好;正是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執著與堅持,讓人與人之間充滿著真情愛意。

 

  王玉林,用無聲的行動、默默的奉獻、樸實的情懷,展現著一位普通公民應有的傳統美德,實踐著一名共産黨員應盡的社會責任。

 

  王玉林,不愧為這個時代的道德楷模!建設和諧、進步的社會,需要更多的王玉林!

責編:趙文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