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CCTV《封面2007》 > 正文
| |
4月2日,宋克明又一次站到了領獎臺上,領取他人生中的第三個環保大獎——2006杜邦環境新聞人物排行榜入圍大獎。這一次,與他站在一起的有步行上班的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等國內環保風雲人物。
從黃河支流污染到黃河生態監護,再到黃河濕地鳥類保護,再到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宋克明關注的領域越來越寬泛,而他的視角也越來越具創新性。他並不太清楚自己的明天會怎樣,但他知道“這是一個長征,要一直走下去”,而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給下一代的孩子留個乾淨的環境,也留個活路”。
長垣農民領取環保大獎
走下領獎臺的第二天,宋克明就回到了家鄉——河南長垣縣城關鎮呂樓村。
4月4日下午,記者在長垣縣城旁邊的一個垃圾坑邊見到了宋克明。離垃圾坑約一公里的村莊就是呂樓村。“我跟你們説過多少次了,為啥還要往這兒倒?”宋克明用手指著一輛滿載垃圾的機動三輪車,神情嚴肅地質問那輛車的司機。
就在兩天前,宋克明還在北京,自豪地領取他人生中的第3個環保大獎——2006杜邦環境新聞人物排行榜入圍大獎。
與宋克明並肩站在領獎臺上的還有因步行上班而聞名的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繪製中國水污染地圖的馬軍、提議環保納入中小學教育的浙江永嘉第15中學校長楊建南、開創幼兒環保教育新篇的貴陽幼師張劍輝等環保風雲人物。而在入選本次排行榜的10位環境新聞人物中,宋克明,一位43歲的農民,河南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會長,被排在了第一位。
2006杜邦環境新聞人物排行榜,是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入選者來自於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該活動組委會負責人在頒獎現場表示。
但宋克明本人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有益於環保的小事,而環保本身則是關注國計民生的大事,已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4月2日,借領獎的機會,宋克明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我想用一個普通農民的眼光和觀點,對我國的發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們國家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就是多、快、好、省,但這種連續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水污染、空氣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破壞,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自掏腰包召開萬人環保大會
宋克明關注環保由來已久。
“其實我在1978年讀高中時就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了。”據宋克明介紹,那時他經常閱讀《中國青年》等雜誌,在上面看到一些環保方面的文章,其中印象較深的是一幅漫畫。
近30年後的今天,宋克明仍然清晰地記得這幅漫畫的內容——漫畫的名字叫《21世紀的乞丐》,畫了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手裏拿著一個碗,像乞丐一樣,求別人施捨一點兒乾淨的水。
“這幅漫畫給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想,如果水真的都被污染了,人類的末日可能就到了。”宋克明説。
也就是在這時,宋克明開始了自己的“環保長征”,但真正讓他成名的是對天然文岩渠污染的實地調查。這項調查為期10天,行程200多公里。
天然文岩渠是黃河下游的支流,流經原陽、延津、封丘、長垣,至濮陽市渠村橋排入黃河。2002年起,由於沿渠各縣的造紙廠、水泥廠等企業將大量污水排放到渠內,致使渠水被污染,成為河南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2002年8月,抱著一探究竟的目的,宋克明騎著一輛破摩托車上路了。通過向沿途村民打聽等各種明察暗訪,宋克明終於確定了天然文岩渠沿途排放污水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證據。
接下來,宋克明自掏腰包,請來北京等各地的環境保護專家、官員和新聞單位,在長垣縣召開了一個名叫“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萬人環保大會。
5年後的今天,談起那次萬人環保大會時,宋克明仍然興奮不已。“開那次大會,我花了兩萬多元錢,但效果太好了。”在會上,宋克明共發放“保護母親河倡議書”1萬多份,並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向數以萬計的人們傳達了他的環保理念。
宋克明還帶著與會的專家和記者,沿文岩渠邊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調查。這些調查報告被長垣縣人大代表整理成5份議案。根據這些議案,長垣縣關停了該縣境內向天然文岩渠排污的企業。
這次萬人環保大會給宋克明帶來的另一個重要收穫是,他借機創辦了全國縣級第一家、黃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自己出任會長。
“這個平臺太重要了,沒有它,很多事就是辦不成。”宋克明説。
租下黃河濕地建綠色走廊
驅車駛出長垣縣城,走過一座天然文岩渠上的小橋,再沿著黃河大堤行進約5公里,就來到了一片蘆葦叢生、塘水縱橫的黃河濕地。4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這裡時,幾隻野鴨正歡叫著向遠處飛去。“保護一搞起來,馬上就有效果。要是到了夏天,鳥會更多,白鷺、白鶴都有。”宋克明説。
這種效果是建立在累計投入基礎上的。往日的這片黃河濕地到處是魚塘,還經常會有人掂著獵槍或提著電網前來捕鳥。2005年3月,做防腐材料生意的周宗成以每年5000元的價格出資將這100畝濕地租下來,想栽上梅樹、果樹,建一個休閒度假區。
也就是在這時,周宗成認識了宋克明,並做出了其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加入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兩年後的今天,周宗成已成為該協會的副會長,也成為宋克明最得力的環保助手。兩年來,他與宋克明一起,做了很多常人所不理解的環保大事。周宗成最初規劃建休閒度假區的這片黃河濕地,也被原生態地保留了下來,濕地上的魚塘已全部廢掉,周宗成還專門雇了兩位老人來看管這片濕地。
濕地靠近河堤的一邊,整齊地排著四行新栽的白楊樹,細細的樹榦,徑直向上伸著,剛剛發出的嫩芽昭示著春天的燦爛。
這些樹都是宋克明和周宗成買來栽上的,其中宋克明花了1.5萬元。有人對宋克明與周宗成的這種做法不太理解,還有人認為,這些樹10年後就能成材,每棵樹可以賣到二三百元錢,他們兩人也會大賺一筆。
“我們不會把這些樹刨掉賣錢,我們要的是生態效益。”周宗成説。
蘆葦叢中突然飛出一隻鷹來。“這就是生態效益,也是我們最看重的。”宋克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道算術題:一畝濕地相當於10畝森林,這100畝濕地就相當於1000畝森林,依有關專家的推算,就會産生約1200萬元的生態效益。
在宋克明與周宗成的規劃中,為了保護這100畝的黃河濕地,他們將以每年約5萬元的投入繼續栽樹,從濮陽市渠村一直到長垣縣王堤村,每4棵一排地栽下去,建成長約45公里、寬約15米的綠色走廊。
“這絕對是長垣人的福氣,我們租地時就與當地村民達成協定,只要政府不做其他規劃,我們就一直租下去,就是想把它原生態地保護起來。”周宗成説。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