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復興之路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復興之路》總編導任學安:我們應該學會自信

CCTV.com  2007年11月02日 09:31  來源:解放日報  

  央視正熱播的六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著力一個影像的中國,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華民族167年的偉大復興道路。

  復興以及有關復興的夢想與奮鬥,又一次被人們熱切地注視、思索、觸摸。

  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讓我們民族的夢想銘刻著歷史、尊嚴與自強不息,照亮未來。


《復興之路》總編導、總撰稿任學安(解放日報圖)

  央視正熱播的六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著力一個影像的中國,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華民族167年的偉大復興道路。

  復興以及有關復興的夢想與奮鬥,又一次被人們熱切地注視、思索、觸摸。

  不變的,是由來已久的清晰和敬意———復興,是一條夢想照耀的道路,是近現代中國的鮮明主題和執著求索。

  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讓我們民族的夢想銘刻著歷史、尊嚴與自強不息,照亮未來。

  在復興的道路上,讓我們感受變遷、觸摸幸福

  解放週末: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復興之路》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這樣一次朝著中華民族夢想而行進的出發,在此時此刻表達出來,有何深意?

  任學安(以下簡稱“任”):創作這樣一部片子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其實,是非常明確的。這部片子要回答覆興道路究竟是什麼、167年來中國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的問題;我們要回答,歷史為什麼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經過幾十年的這樣一個快速發展,我們必須對這個結論進行回答。

  解放週末:怎樣來認識這個“必須”?

  任:我們對於我們自己走過的道路,我們國家經歷的曲曲折折,我們的民族曾經所遭受的苦難,都有一點印象,但是呢,不夠具體,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已經開始淡忘。對於更年輕的人來講,原本就沒有那樣的經歷,那樣的記憶就更是顯得稀薄。而對於我們各個方面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績的現在,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在越來越多領域能夠觸摸到幸福滋味的時候,我們需要進一步地來認識並回答剛才提到的那三個“為什麼”。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50年前後基本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復興的道路上,往前看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很具體。但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今天這個節點上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切、我們的前輩所經歷的是怎樣的歲月、為什麼是那樣的歲月,我覺得我們需要很清晰地再一次感受到。

  歷史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客觀,變得更加理性,變得更加清醒。

  解放週末:但不同的歷史觀、不同的歷史意識,影響著人們對於客觀歷史的主觀取捨與理解。

  任:我們是用鏡頭來梳理國家的歷史的。鏡頭是什麼?我們説是眼見為實。歷史的存在你必須用鏡頭來想辦法呈現,在這個過程中你來對歷史進行思考。從這點上説,無論你是哪種歷史觀,所謂的“鐵證如山”這是跑不掉的。一個影像的中國,在復興的道路上,讓我們感受變遷、觸摸幸福。

  在中國道路選擇的過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人心,但更重要的是,什麼贏得了人心?是思想

  解放週末:歷史是曾經的真實存在,今天我們只能無限地接近它。用鏡頭無限接近歷史的時候,你們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任:當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能挖掘到對電視觀眾來説是陌生的歷史片斷,即呈現出來的歷史事實,如何能給觀眾更多的新鮮感。畢竟,這些歷史知識小學課本裏就有了,初中歷史教育已經非常系統地進行了講述。

  解放週末:投入10個月的時間創作這部片子,來展示中華民族167年的抉擇與堅定、屈辱與自強、痛苦與希望,最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懷躍上心頭?

  任:我常常在想,也一再地説,看到中國走過這樣漫長、艱苦卓絕的道路,看看今天的幸福、今天的繁榮,我們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而在這個表達過程中,你看,《復興之路》從第一集“千年局變”一直到第六集“繼往開來”,我們展現的都是一個影像的中國,167年一個影像的中國其實是非常清晰的。那麼,影像中國的歷程是什麼?我們看到了變化。影像中國的第一階段,是長辮子的中國、屈辱的中國,在你的海岸線隨便來一艘西方的船就能宣佈對你的佔領,你的內河隨便就能進入。儘管我們開始看到一個新的文明,但是一個用槍炮方式來傳播的文明,我們是在野蠻的炮火中看到的。

  解放週末:面對野蠻的衝擊,我們的民族格外需要戰勝屈辱、自強奮鬥的力量。

  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同樣看到一個民族不屈的求索,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驗、求索,到底什麼樣的方式能救國?古老中國發出了自強的呼聲。我們不能光感嘆,不能光悲憫,還得看中國的病在哪、藥方是什麼?這是一個渴望復興的民族需要回答的問題。

  第二集“崢嶸歲月”探索中國道路選擇的過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什麼,我們説是人心,但更重要的是,什麼贏得了人心?是思想!我們認為是思想的力量。這個思想是什麼?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國情的結合。這就是中國共産黨最終能夠戰勝國民黨、贏得民心的根本原因。

  解放週末:取勝的是思想的力量?

  任:對!

  解放週末:並且,這種思想的力量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到未來。

  任:是,一直到今天,産生了豐厚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在採訪中,英國的、美國的、日本的學者們,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這一點。

  解放週末:請外國專家來評説中國歷史,這是中國歷史紀錄片裏鮮見的手筆,這成了《復興之路》的一個特色,它某種程度上更強調了全球化的視野與背景。

  任:我們請外國專家來評述,是為了增加一種國際視角。從1840年以來,中國是在世界的關注下的。這種情況下,中國問題就有了國際性,並且越往後發展國際性越強。後來,一步步地,中國進入國際視野,進入國際社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世界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因此,我們特別想知道,在國際學者的眼中,167年的中國發展道路究竟是什麼樣的,這可以為中國的觀眾打開另一扇窗。我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聽聽別人是怎樣認識理解的,同樣重要。

1/3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