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同時也宣告了自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中國歷史由此開闢了一個新紀元。
新生的共和國僅用了半年時間就使全國物價基本穩定,治愈了舊中國無法醫治的頑症,農村則繼續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後共使3億多農民無償獲得了約7億畝土地,但是,建設一個新國家的路途卻山高水長,1949年的中國鐵路主幹線沒有一條能夠全線通車,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當於亞洲國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萬災民等待救助。面對舊政權留下的滿目瘡痍,冷戰格局下誕生的新中國,在建設的進程中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將領導人民如何開闢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道路。
1953年11月30日鞍山鋼鐵公司的數百工人被緊張和興奮包圍著,他們期待著一個歷史性的時刻,9時許,中國第一根鋼軌誕生了,近百年來中國機車只能行駛在外國重軌上的歷史于這一刻終結。就在這一年鞍鋼誕生了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中國最大規模的自動化高爐也在這裡投産。毛澤東親自發來電報祝賀,稱讚鞍鋼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時,新中國經過3年時間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被突出地提上了議事日程。
新中國宣告成立的第3天,蘇聯政府發來外交照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對新中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持。兩個多月後,毛澤東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前往莫斯科,這是他第一次出國,也是他出國訪問時間最長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
條約簽訂後迅速回國的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條約定下來比不定好,定下來,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別的事情。然而,此時卻中國東北邊境傳來了隆隆炮聲,建設的步伐被打亂了,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借機派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10月,美軍無視中國的警告,越過三八線,將戰火擴大到鴨綠江邊,新生政權的安全受到了威脅,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開始保家衛國的戰鬥,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新中國的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1962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逐漸恢復,在這一過程中城鎮出現了集市貿易,農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農村甚至開始了包産到戶,但這樣的做法很快就被停止了,而這一時期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集體領導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被削弱和破壞,黨的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
毛澤東對當時國內階段鬥爭形勢以及黨和國家的政治狀況作出了嚴重錯誤估計,甚至認為中央出了修正主義整個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只有實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決問題。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刊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1966年5月16日“五 一六”通知下發,“文化大革命”正式發動。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的內亂,給黨、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損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領域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黨風和社會風氣遭到嚴重破壞。
就在尼克松訪華的4個月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幾年後,領導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對此評價説: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的功績,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已經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確立和堅持,而且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化從無到有的問題,使中國贏得了經濟上的獨立,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質技術基礎,一些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成就,顯示了中國豐厚的智力資源,一大批艱苦創業的知識分子和英雄模範,構築了新中國的精神家園,歷史賦予了每一代人各自的使命,任何人都難以超越自己的時代,歷史將會公正地記錄每一代人走過的足跡,歷史也將忠實地把發展的課題留給後來者。
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還處在“文化大革命”帶來的重重困難之中,人們渴望著一股強勁的新風,吹散籠罩在前進道路上的濃重迷霧,什麼是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嚴峻的現實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國人對這個重要命題做出回答,正在穿越歷史三峽的中國航船期待新的領航者出現。
責編:趙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