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坐出租,發現其交通擁堵與北京並無兩樣,司機告知是因為在修地鐵線,據説上海的地鐵已經修到了10號線了。2010年即將到來的世博會正把上海變成了一個浩大的工地,就如同北京奧運會作用於北京一樣。目前,北京奧運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正隨著奧運腳步的臨近成為經濟界炙手可熱的話題。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些,對於同樣不太遙遠的上海世博會,現在探討一下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投資的意義,也不是為時過早,畢竟在投資規模及吸引眼球方面,兩者難分高下,並且世博會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個經濟的“奧運”盛會。
世博會兼具外生性與內生性的特點
奧運經濟從本質上來説,是注意力經濟、借勢經濟,是偏外生性衝擊;世博經濟同樣由於其矚目性,具有注意力經濟的特點,但與奧運經濟的偏外生性相比,世博經濟還兼具後內生性的特點。外生性指的是國際盛會不會改變經濟、股市原先的走勢,它只是提供了一種催化劑,給相關行業與公司帶來快速發展的機會;內生性改進是指借勢改進舉辦國的技術、工藝、理念以及環境進而引發産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形成經濟圈的崛起。
參展國家多、參觀人數多、參展時間長決定世博會具有注意力經濟的外生性特點。據稱1970年大阪世博會時,日本完成了相當於10年的外交努力;1992年世界各地的60個電視頻道轉播了西班牙世博會開幕式的盛況;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有138個國家3萬名記者進行了相關報道,這樣的全球宣傳效果難以計量(圖1)。預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宣傳效果將更甚於此。據悉,上海世博會將吸引20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參與以及各國元首的參觀,而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媒體宣傳的焦點必然會轉移到上海世博會上,其宣傳熱度將不會亞於奧運會。
在投資方面,奧運會和世博會也不相上下,據悉由上海世博會引發的相關投資規模將達2500億元以上,這與北京奧運350億美元左右的投資規模相當;在消費方面,由於世博會歷時長,參觀人數多,相關行業如旅遊酒店零售受益幅度會較大;在後續效應方面,由於奧運會廣泛的電視轉播權,世博企業的品牌效應雖然沒有奧運大,但是由此産生的技術變革或者産業變革帶來的影響則更為深遠長久。
之所以認為世博會具有“內生性”並冠之以“後”,是因為除了世博會召開引起的投資及消費效應之外,會後它還將推動舉辦國貿易環境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新技術新材料展示交流後産業結構升級的加速、重要區域經濟圈的形成,具有更加深遠的長期效應。因此,相對一般的展會來説,世博會更是一場持久戰。
世博會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大於成熟經濟體
與奧運會一樣,世博會對經濟的影響與該國所處經濟發展時期相關。20世紀末期以來,發達國家申辦世博會的積極性普遍降低,主要原因在於發達國家認為自己已掌握大量的科學技術,通過舉辦世博會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然而從德國2000年和日本2005年的世博會來看,世博會依然可以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與此相對比的是,新興經濟體舉辦世博會,除了能短期拉動經濟增長外,還可以展示自己以加速國際化、獲取技術以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圖2)。
以日本為例,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經濟還較弱,正處於由高速增長向平緩增長轉換的關鍵時期,當時大阪世博會的使命是向全世界展示戰後日本經濟的起飛,樹立全球對日本産品和投資的信心,另外,日本由於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高速增長的原動力有由鋼鐵、石油化學等“材料型”製造業向電機、機械等“加工組裝型”製造業轉變的需要。從實際效果來看,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的影響不僅輻射到世博會周邊的日本關西地區,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使日本經濟景氣得以高位延續,並拉動日本當年GDP增長0.3%。需要説明的是,1970年後的日本經濟曾經歷了一個動蕩期,特別是此後面臨了通貨膨脹、日元匯率鬆動、石油危機等系列問題,但是由於日本經濟的強勁內生性,日本經濟很快就進入了穩定增長期。世博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滑週期的作用。由於中國舉辦世博會的經濟發展階段與大阪世博會所處的階段有許多相似的特點,預計世博會同樣會對中國經濟産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表1)。
世博會帶來的投資機會
不可否認,世博會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舉辦城市。自2002年申博成功,伴隨著2004年企業居民搬遷和城市交通設施建設的開始,上海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有一個大幅的跳躍。從2004年到2009年,世博會的投資每年可拉動上海固定資産投資增速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投入産出比1:1.5來計算(取以往世博會投入産出比的平均值),上海市GDP以複合增長率13%的速度增長,則每年拉動上海經濟增長5%左右,拉動全國經濟增長0.2%左右。
從以往世博會的舉辦來看,世博會召開之時對旅遊業和批發零售業有顯著影響。從入境人數來看,日本世博會出現了跳躍性的增加,並且要遠遠大於東京奧運會的影響,世博會之後由於知名度的提升,日本入境人數穩中有升。從批發零售看,世博會期間大幅上升,而會後有顯著的下降,説明世博會對旅遊的影響是相對持續的,而對零售來講影響是有時效性的。從對大阪、築波和愛知的對比看,其影響力有逐步下降的趨勢,這反映出世博會在經濟高速成長期影響更大。
撇除其他因素,不難發現股市對世博會(尤其在會前)做出了積極反應:日本三次世博會與韓國1992年世博會前後均伴隨著經濟繁榮與股票市場牛市,德國和葡萄牙借助世博會股市加速上漲,雖然之後因網絡泡沫的破裂而迅速下跌。
世博會的投資機會可以分為投資拉動、需求拉動、品牌以及新技術效應三個階段。從時效性來看,投資拉動與消費拉動均屬於短期衝擊,而品牌效應及新技術效應以及附加的國際化影響屬於長期衝擊。重點看好的是建築行業中有較大可能中標的公司、消費拉動以及品牌效應的行業。
(作者係招商證券研究中心分析師)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