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揚子到1991年,已經成長為中國家電業的龍頭企業之一。1992-1993年,揚子冰箱名列中國冰箱業排行榜第2位。
1992年,揚子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轉折。揚子公司決策層認為冰箱業已進入成熟期,決定主動放棄冰箱生産,進軍汽車、空調和浴缸等領域。
然而,事與願違。當揚子公司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資金集中用於鋪新攤子時,不僅沒有在新領域迅速取得預期的效益,反而因延誤時機,沒有技改,失去了原先在冰箱行業的領先地位。揚子自此陷入泥潭,雖然借貸合資,但仍難上規模。而冰箱的技改由此延誤了時間,競爭力下降。
1996年,西門子以現匯方式出資8225萬美元,揚子則以原有冰箱廠的生産場地、廠房、機器設備以及其他無形資産折價3525萬美元,雙方組建新的冰箱生産企業。與此同時,為了繞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關於外資企業投資審批的政策阻礙,雙方將總投資額高達1.175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分拆註冊,對外統一使用“博西揚製冷有限公司BSY”。
1996年以後,由於中國經濟整體增長放緩,國內家電市場開始萎縮。而揚子以無形資産折價的銷售網絡又由於“內部人控制”而運轉不靈。到1998年,博西揚BSY開始陷入困境。
西門子在與揚子合資之初即對公司進行大規模的改造,使之儘快符合“德國企業”標準,原有的生産設備被拆除一空,許多原揚子冰箱廠的中堅力量被“清洗”出局。 主産品退出後,集團銷售由最高峰的12億元下滑到1997年的2億元,不少技術管理人才另謀他就。過高的合資成本使得到1998年底,合資冰箱廠累計虧損達2億多元人民幣。
一直到2000年,西門子果斷地收購了揚子集團合資冰箱廠的30%股權,建立博西華製冷有限公司。並決定“封存”“揚子”品牌30年。宣中光辛苦創造的“揚子冰箱”也隨之在他痛苦的目光中完全消失。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