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hina-way: 21世紀企業的領袖氣質

 

——南開大學商學院 齊善鴻 曹振傑①

CCTV.com  2008年01月18日 08:58  來源:CCTV.com  
進入[2007CCTV年度僱主調查]>>

第三屆“CCTV年度僱主調查”以“發現最具領袖氣質的企業”為年度主題,以“企業軟實力”的考量為核心,本著共同成長、共同分享、崇尚創新、建設生態文明的視角重新審視企業,向人們展現現代企業先進的用人理念、管理機制和獨特的企業文化。21世紀是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在這樣一個特別的世紀裏,生態文明將成為社會中的主流價值。那麼,在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具有領袖氣質的企業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什麼是企業的領袖氣質

企業氣質是近些年來出現在企業管理領域的隱喻。作為心理學術語,氣質(temperament)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之一,是由人的生理素質或身體特點反映出的人格特徵,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 ,它與人們平常所説的“脾氣”、“性格”、“性情”等含義相近。而領袖氣質則是一種特殊的氣質,研究領導能力的傑伊康格(Jay Conger)把領袖氣質定義為一系列行為特質的集合,這些行為特質能讓他人感受到一種魅力,包括發掘潛在機遇的能力、敏銳察覺追隨者需求的能力、總結目標並公諸於眾的能力、在追隨者中間建立信任的能力,以及鼓動追隨者實現領袖目標的能力。人們可以通過後天學習來增強自身的領袖氣質。康格認為,追隨者是否認為一個領袖具有領袖氣質,取決於該領袖所表現出來的出色行為的數量、這些行為的強度,以及它們與情境的相關程度。可見,行為是否“出色”是判斷氣質優劣的重要方面。

管理是一種高度人格化的活動,用企業氣質來概括企業的性格、品性和潛質就再恰當不過了。就像人的美貌並不等於氣質一樣,企業氣質不取決於企業的表象,而是企業在行為、思維和績效方面的總合,核心體現為企業的精神或靈魂。企業氣質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決策與執行,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績效。

企業的領袖氣質不是一般的企業氣質,而是能夠對社會、顧客、其它企業産生強烈吸引力的氣質,它是由企業的出色行為以及這種行為的多少所決定的,而企業出色的行為取決於企業擁有“出色”的思想、精神或使命。這裡的“出色”,必然是由企業所處時代的特性所決定並相對於其它企業的“落後”、“平庸”與“較好”而言的,所以,企業的“出色”是符合時代的根本要求並領先於其它企業,這種“出色”才能産生領袖氣質。20世紀初,福特汽車公司的使命是生産“平民化汽車”,這種使命具有革命意義並引領時代發展,因為在當時,汽車是只有富人才買得起的奢侈品。通過大幅削減成本、建立組裝線大批量生産標準化的廉價汽車,還向員工支付行業內最高薪水,提供利潤分享計劃,每年拿出鉅資供員工們分紅,這些出色的行為煥發出卓越的領袖氣質,使福特汽車作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而被其它企業所效倣。杜邦公司也因其“我們為客戶服務並與其攜手並進,為食品加工和包裝領域提供最佳方案”;“不論何時何處,我們把承諾實現于不斷的創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與供應商合作,追求最好的方案”;“我們信奉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在創造利潤的同時能兼顧對環境的保護,並做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這些出色的企業使命與相應的行為而表現出持久的領袖氣質。

央視2007年度20家優秀僱主企業調查評價活動提出:“具有領袖氣質的企業更可能擁有基業常青的未來。” 無疑,一家企業如果具有領袖氣質,會使朋友更多而敵手更少,會吸引更多的資源和力量為其所用,這不但會對本企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而且還很有可能引領其它企業共同發展。

二、企業的領袖氣質文明性的進化

一部企業發展史,也是企業氣質的生成、演化歷史,其中,文明性的內容與特徵也經歷了不斷地發展與豐富的過程。例如,原始資本主義時期的企業氣質充斥著野蠻、卑劣甚至血腥,其後住著社會的進步,企業氣質中的文明程度也在提高。歷史地看,企業的領袖氣質經歷了從反文明氣質到文明氣質的發展階段,而文明氣質又可分為工業文明氣質與生態文明氣質。

反文明氣質不僅普遍地存在於工業化初期的企業,而且在當代企業中也會偶爾露面。反文明的企業氣質危害著人類現代文明的基本準則,危害環境,危害企業與社會的基本關係。血汗工廠的霸氣是反文明的典型,其表現經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揭露而曾經眾所週知,鋻於有些企業對此的淡忘,這裡僅進行簡要的提示,這種反文明氣質的主要表現為:工作條件惡劣、工人收入低,資方對於工人進行肆無忌憚的壓榨和欺辱。這種表象隱含著兩種令人恐懼的力量:首先是資本的力量,其次是管理的力量,二者結合形成了冠以理性、科學、合法之名的巨力,這種力量使人的尊嚴和價值顯得那麼蒼白以至於消失殆盡。一切似乎都能被這個肉食性的企業恐龍玩弄于股掌之間。這種企業向我們展示的是無所不能的張狂氣質,這種嚴重反文明的氣質今天還出現在個別企業的身上不能不説是極大的憾事。幾年來被媒體頻頻曝光的“黑煤礦”、“黑磚窯”、“黑工廠”無不向人們顯示反文明氣質的狂妄。雖然這種明顯的反文明氣質越來越少見了,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反文明氣質的某些方面還比較普遍地、隱性地存在於企業的思維程序和行為方式之中,特別是反文明的管理哲學和人生哲學還不同程度地決定著人們的管理行為和工作行為,例如:利潤就是一切;只尊重自己,不尊重別人和環境,僅把員工當作賺錢的工具,把社會當作盈利的工具;只想獲得利益,不想履行責任。奉行這種哲學的企業,不從創新中求發展,而從低水平的用工和鑽法律、政策空子甚至以僥倖行為求利。將個別人的成功建立在眾人的損失或痛苦之上,這本身就是極不文明的,最終肯定不會得到消費者、員工和社會的尊重與持續認同,更不可能建立起來核心競爭能力。

隨著工業社會的來臨和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的提高,企業中的反文明氣質越來越被工業文明氣質所代替。工業文明氣質表現為對技術、規模和速度的狂熱追求,同時也比較重視人的因素,注重科學化管理。這種文明最大的消極作用在於破壞環境,危害企業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和諧關係,使管理出現異化,人在異化中痛苦不堪。可以説,工業文明在生産人類必需品(物質産品、精神産品和社會關係)的同時又在製造毒害人類的副産品,沒有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更沒能解決人的問題。工業文明氣質的表現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的共同氣質,而西方國家的國有企業也在不同程度上與此類似: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管理者則是官僚心態,大家對問題熟視無睹,得過且過,怕管事,怕得罪人。於是企業的電話亂打,交際應酬費亂花,車輛亂開,而對於工作,有人不負責任,有人馬馬虎虎,甚至有人從中謀取個人私利。幹部能上不能下,人員能進不能出,工資能升不能降,崗位能設不能撤,該處分的不處分,該獎勵的也不獎勵,大鍋飯鐵飯碗。結果是人才流失,庸才成堆,決策不當,執行不力,死水一潭,企業成為沒有靈魂的僵屍,整體走下坡路。另一類是市場經濟中公司制企業的工業文明氣質:工作環境較好,薪酬較高,內部等級森嚴,流程規章嚴密,工作緊張,情緒壓抑,壓力大,“過勞死”現象不在少數。於是企業中的人成了缺少靈性的和構架化了的人,組織成了窒息人的靈性的怪物。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所謂的管理在工業文明中繼續扮演著不太光彩的角色——異化人的工具。從20世紀初管理對磨洋工和階級對立的反思進而産生解決這一問題的各種理論,到被血汗工廠作為完全理性的、科學的工具,管理,走過了一條崎嶇的文明之路。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人本化管理理論的相繼提出,為企業文明的提升提供了理論的支撐和動力。企業氣質也在不斷地向高級的文明形態演進。然而,到目前為止的管理理論與實踐帶給企業的氣質仍然是工業文明下的企業氣質。

眾所週知,工業文明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使人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利舒適,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對自然資源掠奪式所有的基礎之上並使自然不堪重負。早在19世紀,恩格斯就根據美索不達米亞的教訓警告人類:對大自然不恰當的索取將導致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到20世紀50年代,發達國家出現了“綠色思想”和生態農業實踐。工業發達國家首先品嘗了環境污染之苦,開始反思工業化的弊端,以1977年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為標誌,全球掀起了綠色環保浪潮。1992年裏約環境開發會議又通過了《21世紀議程》、《裏約宣言》等文件,使綠色運動、綠色革命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工業文明與自然規律的嚴重對立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逐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並向人類生活各個領域滲透,其結果是生態文明的逐步出現:綠色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綠色技術和綠色産品設計正蓬勃發展,綠色貿易壁壘和綠色銀行應運而生。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綠色産品市場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長,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很多學者認為,21世紀是生態文明的世紀,新的文明浪潮已經到來,企業必須適應新的文明規則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21世紀優秀企業的領袖氣質必然是生態文明氣質。

三、21世紀企業的生態文明氣質的構成

企業的生態文明氣質與工業文明氣質是兩種性質不同然而密切聯絡的氣質。生態文明氣質是對工業文明氣質的超越,同時它也必須經過工業文明階段發展而來。總結工業文明的優秀成分結合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企業所要遵循的生態文明的基本準則應該包括:注重天人合一,注重和諧、開放、環保,注重全面履行社會倫理責任,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敬畏並遵循“道”(客觀規律)。 概括地講,21世紀企業的領袖氣質在生態文明層面上應該涵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放氣質只有在開放的前提下,企業系統與外部環境交換物質、能量及信息才有可能。開放使企業系統能夠吸納不同的要素,提高變革與創新能力,進而決定了其結構與功能由簡單進化到複雜。企業在複雜的、網絡化的生態社會中更需要通過開放促進成長。海爾、聯想、蒙牛、TCL等企業先後與國際企業聯合,勇敢地走向國際市場,體現了卓越的領袖氣質,而很多國內企業偏安一隅,小富即安,在新的時代必定不會有多少作為。

二是和諧氣質。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和諧即是求同存異,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就是互補、共贏。如果強調思維方式和行為的整齊劃一,必然導致組織的僵化和創新能力的喪失。領袖企業的和諧氣質表現為注重價值創造下的“不同”。企業和諧的中心環節是員工對價值創造的熱愛與執著。比爾蓋茨曾經講道,“微軟員工幾乎達到了樂此不疲的境界,這就是微軟帝國賴以構建的堅實基礎”。具有和諧氣質的企業謀求長期的價值體現,容納個性和新異,解放思想,將傳統思維方式掃地出門,讓知識型員工重新理解價值創造的全新含義並提供創造價值的平臺。和諧氣質中的管理更多的是服務,員工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會得以釋放與提升。這種和諧關係的建立,能夠為企業輸入發展動力,提高企業發展活力。服務型領導勤勉為公,尊重下屬,有能力有業績,在物質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本身就是企業和組織的精神力量中心,有利於企業和諧精神氣質的形成。企業和諧還包括與顧客的和諧關係。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設下“服務顧客”原則成為工業文明中的領袖氣質,實現了企業與顧客之間的和諧,引領著IBM和其它企業良性成長。進入21世紀之後,IBM的經營準則從原來的“服務顧客”變成了“成就客戶”。也就是説,當企業服務的附加價值越來越高時,企業的思考已不能僅僅停留在客戶滿不滿意的淺層次上,而是要想到因為企業的服務,客戶獲得成功才是價值的證明。幫助客戶成功,提升了企業與顧客和諧關係的層次,是21世紀最具領袖氣質的企業的基本經營準則,也是生態文明中企業氣質的基本構面。

三是生態氣質。生態氣質從本質上講源自於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熱愛與維護,企業的生態氣質不但關注生産的生態化,而且關注人類生活和命運的生態化,尊重並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生活方式、價值實現方式多樣性,主張人與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環境要素共存、共生、共榮,形成有機群落。作為高級生命形態並擁有絕對的(同時也是短暫的)力量優勢的人類,必須認識並切實履行自身的責任。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已經夠多的了,在新的千年應該加倍地償還,主動地承擔義務。21世紀領袖企業的氣質應該體現在對生態責任的主動履行之上,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生態意識,包括與21世紀生態和諧思想一致的生態心理、生態道德和價值取向;生態制度,健全和完善與生態文明建設標準相關的企業流程、制度體系;生態行為,如實行清潔生産方式、發展循環經濟、進行綠化建設以及在培育員工和消費者的生態意識和行為能力方面做出表率等。

生態文明氣質是迄今為止層次最高的企業領袖氣質,這種氣質不可能形成于注重等級、控制和物質的傳統管理,也很難體現在基於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人本管理之中。企業的生態文明氣質呼喚新的管理模式。

四、21世紀企業的領袖氣質錘煉:道本管理

企業管理從經驗發展到理論,從以對技術和物質為中心的管理髮展到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而對人的管理也在逐步深入,其中心環節從制度、分配、行為、動機直至精神。我們認為,當管理的關鍵環節轉移到人的精神層面時,才可能真正發現並遵循人的規律進而使企業乘上“道”的高速列車。不同的管理實踐都會形成不同的企業氣質,21世紀企業的領袖氣質本質上是一種“道”的體現而不再是一種“術”的産物。這種基於“道”的企業氣質體現的是對傳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超越。這裡的“道”可以近似地理解為客觀規律,它存在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運行之中,並起到主宰作用。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談論和利用客觀規律,但是同時也在違反客觀規律。近半個世紀以來環境惡化以及人類生活出現的種種重大問題無一不在昭示著人類對規律的誤讀和違反。在21世紀的生態文明思維之中,規律不應再是供人類利用的工具,人類對於客觀規律要從工具理性過渡到價值理性。因此,我們要對客觀規律進行重新體悟:在語言表達上,宜用“道”來代替規律,因為“道”涵括了“客觀規律”而又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容;在態度上對“道”深懷敬畏和尊重;在行為上對“道”要遵行而非利用。

我們認為,管理是解決問題的學問,因此不要為了解決現實中的某個問題,而再去製造另外一個問題甚至是更大的問題。這就要求企業深刻體悟自然、環境、企業、人的關係結構及其運行之“道”,使企業的意志與行為服從於“道”。也就是説,企業經營管理雖然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進行干預的行為,但要以尊重其中的“道”為前提,而不能再像傳統管理那樣將股東或管理者的意志作為企業管理的基礎。這就是道本管理的思想。

道本管理中的企業天道思想追求企業與自然的和諧,使企業成為自然與社會的責任公民。從人與社會和自然系統的關係來看,個體價值膨脹與人類中心主義所導致的對社會系統的異化,使得企業與個人為了人類個體利益的擴大而可以犧牲社會和自然的利益。事實上,企業從形成之初就不只是企業自身經濟利益的集合,而是基於公眾、國家、社會、自然等資源的利益和諧互動而形成的組織。傳統管理以經濟利益的追求來提升管理效益本無可厚非,關鍵是如何定位企業與社會和自然的關係。21世紀的管理在企業與自然、社會、人類的更廣泛關係之中,從被技術和變革打破的系統中找回人的恰當位置,找回人的社會責任。同時,隨著企業與自然和社會資源聯絡的愈加緊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和普及文明思想的社會性將 與創造財富的經濟屬性一起,共同致力於自然、社會、企業、人多重利益的和諧系統的構建。這種管理模式的實踐所決定的企業氣質不是與生態文明深刻契合麼?

21世紀企業的領袖氣質應該是基於“道本管理”的思維與實踐的氣質。這種氣質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特別是與老子的“無為無所不為”的哲學思想相契合。實際上,在企業氣質的錘煉中,民族文化、社會環境與企業家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其中民族文化影響著企業意識和企業家思維,可以説企業氣質形成于文化。由此,中國古聖的卓越思想與現代文明結合在一起了。根據老子的“善利萬物而不爭”“為而不恃”“無為而治”的思想,企業越關注眾生、關注環境,就越能夠啟動各方面的積極力量,為自身的發展獲得助力;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環境、顧客、員工以及各種利益相關者的長期利益也得以增進。這也是中國聖賢門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那些依然迷戀于工業文明的企業,無論它表現得多麼霸氣,在生態文明的環境之中,總會有意無意地啟動“反我”力量,到處觸雷,以企業的一己之力與天地人多種力量相抗衡,焉能不失敗?因此,在21世紀,擁有生態文明氣質的企業必然會有意無意地踐行道本管理的思想,這樣的企業才更可能基業常青。

概括起來説,符合生態文明精神的道本管理,將實現傳統管理的以下重大突破:

1.  人不再是生産力的工具,而是創造的主體。

2.  管理不再是控制人行為的技術體系,而是幫助人發展的價值工程。

3.  管理者不再是指高氣昂的權威者,而是平心靜氣的助成者,目標是締造員工的成功。

4.  制度不再是精英者的個人善意,而是廣大員工的共同契約。

5.  制度不再是簡單地制約工具,而是解放人性生産力的利器。

6.  管理不再恪守“經濟人”的落後假設,而重新將人內心深處的神聖性激發出來。

7.  管理者不再是喋喋不休的嘮叨者,而是讓出舞臺讓員工去擔當角色的導演和有品味的欣賞者。

8.  激勵也不再是一種引發更多衝突的評獎,而是基於每個人目標和夢想的助推體系。

9.  人力資源不再簡單是生産力的工具和要素,人力資源的主體將成為成功的合法分享者、更大成功的主力軍。

10.企業道德也不再是對企業原罪的救贖,而是戰略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本和發展動力。

11. 企業不再簡單是股東利益的製造者,而是利益相關者相關共生共贏的平臺。

12.道本管理(China-way)將成為人性解放與人性昇華的新的管理模式。

13. 遵道而行,以道替換人的有限智慧,將成為21世紀領導者的最新理性。

14.21世紀的道本管理——China-way,將成為中國在新世紀的最具代表性的軟實力,將成為21世紀世界級的新型管理思想和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1. 亨利.明茨伯格等著,領導(哈佛商業評論譯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2 

        2. 陳壽朋,略論生態文明建設,人民日報,2008187

        3. 齊善鴻,道本管理——精神管理學説與操作模式,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1

        4. 申曙光, 生態文明及其理論與現實基礎.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94,(0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齊善鴻博士,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精神管理、道本管理命題的提出者。曹振傑,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 項目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以道為本:企業文化的創新體系》;南開大學“985工程”“中國企業管理與制度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文化比較視角下的管理思想演進與管理共同價值探索》。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