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房價下置業面面觀:租房者收入難追房價漲幅

 

CCTV.com  2009年11月13日 10: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房價節節攀升,年輕人的買房壓力也越來越大。有專家認為,許多早早買房的年輕人有攀比跟風、貪圖享受等心理,因為在具備經濟實力前完全可以租房住。此外,家家有房的老觀念也不切實際,租房應成為部分人必須適應的選擇。

  買房,租房,真的只有字眼上的差別嗎?當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對年輕夫婦面臨的兩難困境,就是鮮明的答案。

  孩子出生成“黑戶”

  “專家有專家的道理,可現實中哪有這麼簡單!”站在租的房子裏,蘇明感慨地説。

  蘇明和妻子韓思今年分別32歲和34歲,老家都在內蒙古赤峰市的農村,是典型的由“跳龍門”成長起來的“新市民”。兩人均于2005年研究生畢業,目前都在內蒙古一所大學任講師。

  蘇明説,結婚之初,覺得考大學、讀碩士、找工作都很順利,工作也都在事業單位,雖然沒啥積蓄、住房,可勁頭很足。如今,夫妻倆時常為買房的事發愁!

  2008年,呼和浩特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267元。蘇明算賬説,2005年剛工作時,夫妻倆每人每月實發的工資為1240元。去年評上講師後,每人每月的實發工資提至1540元,加上每年1500元的崗位津貼,以及他假期去兄弟科研單位“幫忙”的收入,夫妻倆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2000元,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可眼下,他們一家三口和母親住在租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裏,每月租金900元;三個大人,每月生活費最低600元;孩子每月僅奶粉就需4桶,加上其他零散開支,每月花費在800元以上。扣除這些花費,一家人每月最多節余700元左右。

  與此同時,當地的房價卻直往上躥。記者從呼和浩特房産管理局獲悉,2004年底,呼和浩特市的新建商品住房平均售價僅為每平方米1590元,目前每平方米已超過3000元。

  由於買不起房,2007年兩人結婚後一直租房子住,至今已換了兩次住所。考慮到收入低、房價高,夫妻倆本想先租房住,待有些積蓄時再改善住房條件,可今年1月女兒出生後,原有計劃驟然被打亂了。

  蘇明説,兩人已到了必須要孩子的年齡。由於無房,夫妻倆目前都挂在單位的集體戶上。孩子眼看快1歲了,卻無法報戶口,因為集體戶不收小孩。

  韓思對記者説,夫妻倆本想先租房住,過幾年有了積蓄再買房,可眼下看,很多方面逼得砸鍋賣鐵也得買“租房沒啥,可孩子不能總是‘黑戶’吧?再説今後孩子怎麼上幼兒園、上學呢?”

  實力積累難追房價漲幅

  蘇明一家租的房子很小:4平方米左右的客廳內,擺著一張茶几、三把木椅,人坐下都伸不開腿;廚房門口的一張舊課桌上,斜放著一台29英寸的彩電,桌下堆著水壺、馬扎等雜物。門廊和臥室裏,放著10來個裝雜物、書籍的紙箱子,使房間顯得更加擁擠。

  蘇明無奈地説:“租這麼小的房子,每月租金900多元,與貸款買套小房子的月供額差不多,所以還不如咬咬牙買上一套!因為當前收入遠跟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早買壓力早釋放,否則錢似乎永遠攢不夠,而且還越差越多。”

  考慮到家庭收入狀況,蘇明與韓思打算借助公積金貸款,購買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可是看了近40次房後他們發現,要麼房子太大,要麼價格過高,除了非常偏僻的沒一套能買得起。

  為增加收入,蘇明想在校外兼職,可教學任務重得騰不出空。為此每到假期,他就利用專業特長到一家兄弟科研單位去“幫忙”,每天包吃住還能掙80元錢補助。

  蘇明無奈地説“幫忙”其實是門面話,實質就是去打工!“我畢竟是大學老師,去端盤子洗碗有些拉不下臉來。”

  “現在最盼望漲工資,漲得越快越多越好,可開發商肯定會乘機抬價。”蘇明心裏非常矛盾。為緩解經濟壓力,他希望國家能延長公積金貸款的償還期限“我們倆剛過30歲,能工作的時間還很長,再説即使退了休,也能用退休金償還啊!”

  新生代負重成長

  作為新生代,年輕人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骨幹力量和活力所在。然而在高房價下,眾多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工作、生活、精神壓力,這種負重成長的狀態影響深遠。

  與蘇明、韓思處境類似的城市青年家庭很多。收入低,積蓄少,房價高,加上無房會面臨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難題,令這些家庭背負著較重的經濟、精神負擔,不僅家庭的發展、和諧頻頻“亮起紅燈”,長遠來看還會拉大社會貧富差距、影響社會和諧與發展。

  例如,巨大的買房壓力使蘇明夫婦變得十分敏感和急躁。他們説,有時下班後本想一起聊聊天,可説著説著就會扯到房子上去,出言稍有不慎便會吵起來。蘇明在單位跟領導討論教學、學科發展等工作時,也變得“窮橫窮橫的”,交流缺乏耐心,時常給領導甩臉看或頂嘴。

  作為大學教師,碩士學位難以滿足教學和個人專業發展的要求,因此蘇明和韓思夫婦都急需進修。然而,由於房價高、經濟壓力大,夫妻倆都不敢去讀博士。

  相比之下,蘇明周圍的一些年輕人由於家庭條件好、收入高,不僅沒有經濟壓力,買房後還能用剩餘的錢放貸款或炒房産、證券獲利,彼此之間的事業、貧富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不和諧、難發展,社會又怎能和諧、發展?”蘇明等人認為“商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但政府不能站錯位,對房地産行業的宏觀調控必須跟上!”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