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韓國鋼廠接受鐵礦石降價33%協議與兩拓宣佈合併澳洲鐵礦石業務的雙重夾擊之下,中國鋼鐵業想要憑一己之力左右未來的鐵礦石談判可謂艱難。與其年年面對一場前途未卜的秘密談判,倒不如進入鐵礦石掉期交易市場,推動鐵礦石定價由年度價格談判向自由透明定價的轉變,這似乎是中國鋼鐵業更值得期待的一條道路。
日本、韓國和台灣鋼廠目前已經接受了鐵礦石降價33%的協議,而根據傳統的定價模式,談判達成的首份價格協議將被作為指標合約,業內其他公司都將遵循這一價格,因此中國鋼鐵業要求降價40%-50%的願望恐很難實現。而中國鋼廠在需求下滑之時仍保持高産量,也對鐵礦石價格提供了支撐。有消息稱,中國鋼鐵企業已經準備在談判中作出讓步,接受33%的鐵礦石降價幅度。另一方面,力拓與必和必拓聯盟之後將控制全球70%的鐵礦石交易,這無疑會進一步增強礦商控制原材料價格的能力,而中國在談判中的議價能力則被進一步削弱,未來領導鐵礦石價格談判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不同於原油、銅等其他大宗商品的公開市場確定價格,鐵礦石市場始終存在一個怪相,過去40年來,鐵礦石價格每年均由鋼鐵廠商和礦石企業之間的秘密談判來確定。市場人士早已預言這一定價機制行將瓦解。隨著中國主要鋼鐵産地鐵礦石現貨市場的繁榮,目前形成鐵礦石價格遠期曲線的要素已經具備。把現貨市場上定價的鐵礦石及鋼鐵與遠期合約相結合,則無論是對鋼鐵廠商還是對礦石企業來説,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鎖定價格和利潤。隨著鐵礦石談判的日益艱難,衍生工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據了解,中國企業已開始在新興的衍生品市場進行鐵礦石交易,目前有7家中國貿易公司參與了掉期交易市場,同時至少還有一家中國鋼企可能在本月底前涉足這一市場。
中國鋼鐵業要不要放棄傳統的年度鐵礦石定價“基準”,其最大顧慮在於未來能否保證獲得鐵礦石資源的穩定供應。近年來,中國從國際市場採購的鐵礦石越來越多,未來這一需求還將繼續增長,因此,採取經濟手段以入股或收購的方式保障資源供應至關重要。然而,中鋁注資力拓的計劃經過三個多月拉鋸戰最終宣告失敗。
入股力拓失敗是一次教訓,同時也是我們反思發展策略的起點。轉換方式尋找變通仍然值得一試,只要當前這場信貸危機未了,企業繼續嚴重缺乏資金,中國的機會之窗就不會關閉。我國應當儘快培育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或者通過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香港中資企業等,以更為低調的方式及採用市場化手段走出去。
中國鋼鐵工業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傳統的鐵礦石談判定價模式已經行進末路,推動定價機制由年度價格談判向自由透明定價的轉變,實現企業並購由高調大手筆向更為低調而廣泛方式的調整,或許正是改變以往屢次談判失利、收購折戟的轉機所在。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