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企騰中重工想收購通用旗下悍馬品牌的消息發佈後,國內汽車業界普遍不予看好。奇怪的是,同樣是民營企業,中國吉利汽車集團此前的兩次海外並購卻在國內獲得很高的評價。這是為什麼呢?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代表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0175HK)、上海華普,與英國錳銅控股公司(MBH)正式簽署合資生産名牌出租車的協議。協議規定,吉利汽車將與英國錳銅控股組建新合資公司,在上海華普生産TX4倫敦出租車。按照協議,吉利汽車將在合資中佔51%的股份,華普汽車佔1%,英國錳銅控股佔48%,中方將以佔股52%的比例成為這家合資公司的控股方。這改變了以往中方受制於外方的局面。
在控股英國錳銅後,吉利除了獲得相關車型的生産和技術外,還可以獲得直通歐洲的銷售渠道,這恰恰是未來自主品牌揚帆海外最需要的。
吉利今年初對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公司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的收購更是另辟蹊徑。首先,其收購的是國內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動變速箱産能和技術。其次,DSI的大扭矩自動變速箱技術正好與吉利掌握的現有自動變速箱技術形成互補,對未來吉利全面掌握中高檔車核心技術和競爭力大有裨益。
最重要的是,吉利在這兩次海外並購中的資金運作方式和對風險的有效規避,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李書福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在資金運作方面,我們這兩個項目並購都是直接用海外資金,用並購的資産做抵押向海外銀行貸款,或者在海外資本市場發債、發股,而不是從國內銀行貸款,沒用國內一分錢。”記者注意到,在早期中國企業的海外購並中,這種精明的規避風險的做法並沒有得到運用,企業往往會利用在國內的資産做抵押貸款。
李書福向記者強調,任何海外並購都是有風險的,沒有合適的就堅決不做。而且並購要根據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目前到底缺哪塊就並哪塊,要着眼於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去並購,不能因為便宜去並購,這樣風險會很大。
李書福對新華社記者説,悍馬曾經找過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對它不感興趣。該不該並購悍馬,關鍵是看它的市場前景有多大。“我們認為悍馬市場潛力不大,且與我們的戰略發展方向不符合。我們要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曾經在收購雙龍案例上遭遇挫折的上汽的有關人士7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上汽與雙龍在文化上融合的困難其實是並購失敗的重要原因。同樣,這也是其他進行海外並購的中國企業參與到管理過程當中時尤其要警惕的。
看來,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首先要結合自身特點選好並購對象,還要善於在並購中轉嫁融資風險掌握主動。務必不要讓抄到“底”的喜悅衝昏了頭腦。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