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幣國際化機遇難得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08: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著“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的高調起錨,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為了促進出口,中國將抓緊落實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坊間普遍認為,“目前是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區域化的絕好時機,金融危機造成全球信用萎縮,人民幣在本區域內的信用和認同感正在增強。”

  所謂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越過我國國界,在世界範圍內的自由兌換、交易和流通。衡量一國貨幣國際化程度的標準有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三方面,即一國貨幣貿易結算功能的國際化、金融交易職能的國際化、價值儲備職能的國際化。通俗來講,一國貨幣要實現國際化,就必須在國際範圍內的商品、勞務和金融交易中被普遍運用,而且對他國民眾來説具有貯藏和獲利的價值。當然,正如有學者指出的:一國貨幣若要成為世界貨幣,必須首先成為本區域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並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基礎上,最後成為全球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

  儘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由於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通用貨幣,中國的對外貿易實際上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肆虐的過程中,由於國際匯率劇烈波動,尤其是美元持續貶值,對國內出口企業造成了不少困擾。因此,在國際貿易中採用匯率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結算,為出口企業免除了後顧之憂,有利於企業掌握主動權,減少因國際貨幣過度波動而可能造成的損失。

  中國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和第三貿易大國,因為擁有最多美元儲備而在國際貨幣秩序的動蕩中受傷害最大。因此,中國有條件也有必要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人民幣發展成為與美元、歐元並列的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貨幣是大勢所趨。筆者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之所以在全球範圍內釀成這麼嚴重的後果,與長期以來美元單一貨幣“一幣獨大”的現實情況相關聯,這種“唯美元是從”的局面使得全球的抗風險機制失靈。而建立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因此,中國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在人民幣國際化上力爭有所突破。

  雖説,中國政府目前尚未在正式貿易中全面實施人民幣計價結算,但早在數年前,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就已被廣泛接受為結算和支付貨幣,如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全境通用,一些國家已正式承認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和儲備貨幣,並逐日公佈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比價。由於人民幣支付日益廣泛,人民幣流往境外的流量以及境外人民幣存量都相當可觀,如在中俄經貿中,人民幣已隱然佔據了一定優勢;目前香港人民幣資産存量甚至高達上千億元。

  筆者認為,面向港澳地區和東盟地區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意味著今後人民幣通過貿易方式大量流向港澳以及東盟,為中國內地在香港大量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了基礎,這將逐步培育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並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一決策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中國企業的出口貿易,促進外貿增長;而這一決策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儘管目前的試點範圍還局限在港澳、東盟這些亞洲地區,但這項試點的開展已表明,這些在亞洲經濟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地區和國家已經願意將人民幣作為他們的儲備貨幣,因此,這是人民幣邁向區域化、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