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應對危機凸顯五大優勢

 

CCTV.com  2009年05月29日 08: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進入經濟頻道

  專家學者對我國儘快走出危機影響表示樂觀

  當前需要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措施 鞏固初步成果促進經濟穩步回升

  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繼續下滑與衰退,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深刻,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不斷增加的嚴峻形勢。在我們的採訪中,許多政府官員、經濟研究專家學者均表示,從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我國具備較早地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五大優勢。

  宏觀調控適時有力

  不少經濟學家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我國經濟領域宏觀調控的辦法措施、手段方式近年來日益完善,更加科學,更加務實,也越來越靈活。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我國政府于去年四季度宣佈增加4萬億元刺激經濟後,連續數月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創紀錄增加。我國實體經濟從3月份後出現止跌趨勢。”這些宏觀經濟政策具有靈活性、及時性、針對性和操作性,有效地緩解了經濟下行壓力。“我國戰勝目前困難的一個最重要條件,即改革開放以來所積累的越來越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強調。從這輪危機中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應對舉措不僅適時,而且有力。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認為,當前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進一步鞏固經濟運行取得的初步成果,實現經濟穩定回升。

  財政金融體系整體穩健

  我國經濟目前基本上以實物經濟為主體,虛擬經濟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特別是我國沒有過度發展金融衍生品,也極少購買世界上的金融衍生品。同時我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外匯儲備,當國際上虛擬經濟泡沫破裂引發的金融危機驟起或再次爆發時,我國財政金融形勢總體穩健。汪同三認為,我國國民儲蓄率較高,外匯儲備較多,資金供給比較充裕,金融體系基本健康,抵禦外部衝擊能力較強,這是我們所具有的一個優勢。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分析説,我國只實行了經常項目下的資本開放,資本項下還沒有開放,儘管有外資或國際遊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但總體看是可控的、少量的。

  專家們表示,建立穩固金融安全的“防火墻”,堅持對風險的可控性,設置金融安全的監管非常重要,這樣可以使我們建立健康穩定的財政金融體系,不斷加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我國當前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專注地研究解決實體經濟中的問題,而解決實體經濟出現的問題,比解決虛擬經濟泡沫破裂的難度要小得多。

  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汪同三認為,我國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勞動力資源豐富,素質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潛力和迴旋餘地比較大。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階段,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和增長潛力。陳文玲指出,我國仍處於加快推進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由此正在並將繼續産生巨大發展需求,中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産業基礎、科技基礎、體制和制度基礎,經濟發展的整體優勢沒有改變。

  財政部綜合司副司長汪義達表示,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市場廣闊,投資和消費潛力巨大,即便國際需求出現萎縮,擴大內需仍有較大餘地。中國經濟的增長極在城市,現代城市經濟逐步帶動傳統農村經濟發展,將成為教育、科技、人才、資金集聚和資源配置的新動力。世界歷史表明,一個國家發展最快的時期就是在城市化和工業化並行的時期,世界經濟強國都是抓住這一時期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國當然也不會例外。

  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

  中國有一個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在國際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撬動內需,使國內需求部分替代或大部分替代國際需求,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循環市場,可以有效規避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主任盧彥強調,打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且逐步轉向以國內市場銷售為主,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儘量避免國際貿易摩擦的“救心丸”。

  巨大國內市場需求,可以抵消外需下降造成的影響,使我國經濟最早走出陰霾,而且從長遠看,將實現我國經濟拉動力的逐步轉換和替代,形成更為直接和持續的經濟運行動力。始於去年11月的“家電下鄉”以及今年國務院“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擴大了農村需求,把農村潛在的巨大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中國國內市場廣闊,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活力,而農村需求是擴大國內需求的重點,能為我國日益形成的強大生産力提供有力支撐,為國民經濟提供持久拉動力。

  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稱,市場機制完善了,運用經濟杠桿就能大大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壓力。汪同三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們的體制環境越來越好,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國際競爭中具有一定優勢,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

  改革開放使企業擺脫了行政附屬物的地位,成為自主經營、自主決策、自我發展的經營主體,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种經濟的自增長機制,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被稱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索羅斯指出,中國的體制更有利於抵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中國能更快地從這場影響到全球的危機中解脫出來,並會更加強大。(李立立 焦永剛)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