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和50萬收益倆待遇
同一款銀行理財産品,投資收益率卻分三等,買得越多收益率越高。5月20日,記者採訪發現,銀行竟將VIP模式從營業網點轉移到了理財産品銷售領域。這一做法也讓部分市民動起了"湊份子"的念頭,想以低成本獲得高收益。
理財分等
買得越多收益率越高
本週,一家銀行推出的一款短期理財産品,投資期限分為7天、21天和30天。有意思的是,每個投資期限的産品,都設有5萬、20萬和50萬元三個"起步價",起步價越高,對應的投資收益越高,每檔收益之間相差0.05個百分點。
銀行最近好像流行起了按"起步價"給收益劃等。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理財網點發現,不少銀行推出了20萬、30萬元起步的理財産品,收益率隨投資門檻提高而增加。還有部分銀行推出門檻為100萬元以上的新産品,其年預期收益率最高達5.8%。
某國有商業銀行理財櫃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監管部門的規定,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起點為5萬元。此前銀行在發行理財産品時,同一款産品大都給出同樣的收益率,對大額投資並沒有特殊照顧。如果有"特殊",也是銀行專門針對貴賓客戶設計發行理財産品,不向普通投資者出售。銀行人士分析,現在銀行在同一款産品中設計出不同的收益率,主要是想拉攏客戶的大額資金。
市民不解
能賺大錢為啥給小錢
銀行的做法讓一些投資者深感不解。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客戶王女士認為:"如果是不同的理財産品,因投資領域、期限和時機不同,産生不同的收益,情有可原。同樣的理財産品,運作期限和投資時機相同,怎麼會産生不同的收益呢?假設一款理財産品能給投資50萬元的投資者2%的收益,就説明銀行具備幫投資者獲得這種收益的能力,為什麼只給投資5萬元的客戶1.8%的收益呢?"
還有投資者認為,各家銀行已經給VIP客戶提供了優先窗口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而且此前VIP客戶也有專屬的産品,那麼,銀行就沒有必要將普通的理財産品也分出等級來。只要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投資門檻,買了同樣的産品,就應該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以小博大
"湊份子"理財先簽協議
今年前幾個月,各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並不理想,而且時常出現零負收益的情況。記者調查發現,給理財收益分等的理財産品多為保本産品,因此受到了穩健型投資者的歡迎。
為了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一些資金不多的市民想出了"湊份子"的招兒,即幾個人將資金以簽訂協議的方式集合在一起,以使資金總額達到銀行高收益的門檻,再以某一個人的名義參與購買理財産品。産品到期獲得高回報後,按投資比例分配收益。
銀行理財專家認為,通過多人資金組合達到高收益門檻的方式雖然可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湊份子"理財要注意避免收益分配過程中的糾紛。
多人合夥購買理財産品時,在協議上就要清楚地寫明每個參與合夥理財的權利和義務,明確理財收益的分配等事項。另外,由於目前理財産品的設計比較複雜,投資者之間一定要達成相同的投資理念,儘量不要購買風險較大的浮動收益産品。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