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際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科技創造財富神話將破滅 製造業恢復尚需時日

 

CCTV.com  2009年05月25日 07:4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個時期以來,美國經濟的所謂高科技主導和創造鉅額財富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但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結果提出,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美國GDP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實體經濟被嚴重削弱,隨之而來的則是高科技正從“主角”位置上滑落。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高科技直接創造産值佔GDP的比例已不足10%;而受次貸危機的影響,高科技創造財富的神話也恐將破滅。

  美國高科技不敵虛擬經濟

  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駿民研究發現,高科技以及其主要支持的工業經濟正在悄悄從美國經濟主角的地位上滑落,它們創造貨幣收入的能力早已不是虛擬經濟的對手了。

  現在,美國的高科技基本上集中在如下三個領域:一是製造業,其中機械製造只佔GDP的0.9%,汽車和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創造的産值不到美國GDP的1.4%,計算機和機器設備製造佔比為1.5%,非金屬製品0.4%,木器傢具0.5%(多為境外加工),初級金屬製品0.5%,食品、造紙、紡織品、服裝等佔比為5%,其餘為一般製造業。在美國的製造業中,至少有2/3以上不屬於高科技。而由於製造業本身在美國GDP中的比例不過11.7%,其中高科技直接創造的産值並不大。

  其次是信息産業,其産值佔美國GDP的比例為4.2%,佔大比例的是出版業、廣播電視業、影像出版業等,其中可直接算作高科技的信息與數據處理行業的産值不到美國GDP的0.5%,也就是説,信息業的産值中有至少3/4以上算不上高科技。

  再有就是專業服務業中的程序設計、科技服務大約只佔GDP的5.8%。

  美國高科技創造財富的神話恐將破滅

  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博士張雲説,雖然美國高科技直接創造的利潤並不大,但是其利潤可以被金融杠桿“資本化”放大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成為鉅額的金融資産。因此,高科技企業的利潤絕大多數都會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炒作題材”,成為創造股票、債券、期貨等“虛擬資本”的原材料。

  微軟公司2008財年凈利潤為177.65億美元,而其2008財年的股票市值為2277.62億美元,這就是虛擬經濟利用“利潤創造能力”的市場價值。沒有資本市場,這個2277.62億美元的財富就不會存在。其本質是虛擬經濟活動利用高科技題材創造貨幣財富,卻往往被含糊地稱為高科技直接創造的財富。由此可見,美國的高科技也已經被金融業當作一種創造“虛擬資本”的工具。

  “雖然現在美國的高科技還在,但它被放大為更大資産和巨大貨幣收入的機制卻基本上癱瘓,如果這一機制失靈,高科技為美國創造財富的神話就會破滅。”劉駿民説。

  美國製造業恢復競爭力尚需時日

  美國製造業從1950年創造GDP佔總GDP的27%,到2007年只佔11.7%。而其虛擬經濟創造的GDP佔全部GDP的比例則從1950年的11.37%上升到2007年的20.67%。美國戰後的三大支柱産業,汽車、鋼鐵和建築業早已不再有往日的輝煌,代之而起的是金融服務業和房地産服務業。

  張雲説,美國經濟虛擬化之後,製造業開始了一個逐漸將低價、低端産品轉移到境外或外包到發展中國家的長期過程,正是這個長期過程形成了美國的去工業化趨勢,導致美國製造業大幅度萎縮。一些製造業失去了技術壟斷地位,很快成為不再能維持高價的一般製造業。不能維持高價值創造,在美國這個高價值化的經濟中就難以生存,這就産生了轉移出去的強大壓力。美國個人電腦生産逐漸外移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現在,美國政府正在對製造業實行補貼虧損的政策,但補貼虧損只是維持其不倒閉,要激活製造業需要刺激對其産品的需求。然而這種刺激對於今天的美國已經遠不像上世紀70年代以前那樣有效了。因為美國消費的大量低端、低價製造業産品需要進口,刺激消費不能完全轉化為對本國製造業的需求。

  此外,美國汽車業工人的年平均工資達到近12萬美元,高出中國勞動力成本十多倍,這樣高的勞動成本使得汽車業以及其他一些技術壟斷不強的産業不再具備國際競爭力。只有美國的勞動成本普遍下降,或發展中國家勞動成本普遍上升,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才能恢復。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沒有三年以上時間的調整是不可能出現的。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