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導致許多歐美上市公司股價大跌,一些傳統強勢證券交易所吸引力也有所下降。與此同時,由於受影響較小且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固,新興市場、特別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股市的規模和影響力都在逐漸提升。
法國《世界報》網站19日報道,截至4月底中國上海證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9490億歐元,首次超過倫敦證券交易所。印度孟買股市的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930家,高於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亞洲股市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實現新股上市的企業中,72%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上海和香港的股市。有專家甚至開始在談論“滬港”軸心問題。
金融諮詢公司賽訊的分析師皮爾隆指出,亞洲股市在危機之前就已“領先”西方股市,當前的形勢只是確認了這一“歷史方向”。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民間儲蓄的積累。對於中國的大型跨國企業來説,在香港上市已與在紐約上市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
反觀歐美股市,金融危機的衝擊十分明顯。耶魯大學教授傑弗瑞 加爾騰曾撰文指出,2年前銀行家們還在討論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是在倫敦還是在紐約。如今這一話題已經顯得過時,危機讓倫敦和紐約的股市付出了沉重代價。
《世界報》文章認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曾令不少企業離開華爾街,如今奧巴馬整頓金融業的改革可能會對華爾街帶來新的限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基亞波裏認為,加強監管對恢復投資者信心來説確實很必要,但如果只是美國加強監管,別國不響應,就會造成另外一個“薩班斯—奧克斯利效應”。同時,他認為倫敦的氣氛更像是到了“統治末期”,英國首相布朗甚至無力推行必要的金融改革。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