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海西到海峽的經濟暢想

 

CCTV.com  2009年05月19日 07: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福建舉行的首屆海峽論壇上,不少專家表示,應充分利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先行先試優勢,加快兩岸在金融、高技術産業以及基建等領域的合作。

  還有專家提出,海西經濟區未來在適當情況下可以演化為海峽經濟區,促進閩臺地區的大繁榮和大發展。

  努力先行先試

  根據國務院日前出臺的《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海西經濟區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將允許在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上先行先試。

  福建省交通廳廳長李德金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兩岸實現“三通”以及福建實現“小三通”,未來福建將加快廈門、泉州、湄洲等開放口岸建設,積極探索兩岸貨運直航和滾裝客輪發展。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李堂傑則對記者表示,未來將強化海西經濟區與台灣高技術産業的合作,重點包括電子信息和現代農業等産業。

  對於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在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上表示,海西經濟區要爭取在金融方面的先行先試政策,近期兩岸金融合作需要談判和突破的方麵包括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嘗試人民幣與新台幣的計價結算,發展對臺離岸銀行業務,鼓勵台灣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海西合資或設點。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則認為,兩岸要開放金融合作,首先應加強區域性金融交流,雙方應在金融機構相互準入、貨幣管理、金融業監管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有別於香港金融業擅長直接金融創新,台灣金融業的優勢在於間接金融發達。

  許振明認為,未來發展兩岸區域性金融合作,應明確雙方互設機構條件,如出臺放寬設立時間及資本額限制等優惠措施、建立區域金融監理體制、開放兩岸銀行相互承做新台幣和人民幣業務、開放貨幣清算機制等。

  業內人士透露,未來一段時間,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若干意見》,研究推動建立兩岸金融業監管合作機制,支持設立兩岸合資的海峽投資基金。對於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則需等到時機成熟後再擇機推出。而是否選擇一定區域設立自由貿易區以及金融特區,目前仍在研究而未有定論。

  未來或推海峽經濟區

  5月15日至22日于福建舉行的首屆海峽論壇,共吸引了8000多臺胞參加。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在海峽論壇大會上表示,本次論壇在兩岸經貿發展上非常具有時代價值,希望未來兩岸能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研究探討如何用新觀念、新産業來帶動海峽兩岸經濟的新發展。

  “海峽經濟區是一個比海西經濟區層次更高、更有意義的概念,也是建設海西經濟區的必然目標。”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閔榕認為,海峽兩岸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和産業對接互補的需求,構建海峽經濟區為這種需求提供了有效載體。特別是兩岸剛剛實現“三通”,有條件使海峽經濟區成為大陸對台貿易的橋梁和通道,成為鏈結內地與台灣經貿的中轉區,産業互動的銜接區、物流營運的樞紐區、仲介服務的結合部、科教交流的重點區以及人員往來的大平臺。

  福建省發改委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閩臺經貿合作和海西經濟區發展潛力巨大,條件成熟時,可構建惠及兩岸同胞的海峽經濟區。擬合後的海峽經濟區2005年經濟總量已達38923.17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21.4%;人均GDP為35953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58倍。其經濟總量已大大超過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顯然是未來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任玉嶺認為,未來在催生海峽經濟區的工作中,必須按照“促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的要求,出臺一批先行先試的政策制度。除了以金融業改革為龍頭外,還應拓展臺商投資區的數量與範圍,充分利用“三通”做大相關業務,促台灣對大陸部分商品進臺解禁。

  然而也有專家指出,儘管前景良好,但福建目前仍然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的“經濟洼地”,未來在基礎設施、區域整合以及産業升級等方面仍需迎頭趕上。而海西經濟區乃至海峽經濟區的建設,一方面需各方面政策細則的不斷細化,逐步激發經濟潛力,另一方面則仰仗于未來兩岸政治局勢的穩定,以及穩固的經貿關係與經合機制的建立。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