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5月13日電(記者 蘇曉洲)從5月初開始,農業大省湖南在株洲市等地推廣用“豐收倉”來幫助農民科學“屯糧”,避免糧食浪費,促進農民利用市場價格的季節差增收。
記者在湖南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家對於早秈稻和晚秈稻,都設定了最低收購價,這讓農民吃了“定心丸”。很多湖南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一般不急於在糧食集中上市季節出手余糧,往往會將新糧在家中囤積一段時間,待價而沽。
但與這種市場化操作不相適應的是,如今湖南農村新民宅,很少建有專用糧倉。很多糧農們只好將稻穀裝進編織袋,隨意堆放在家。時間一長,容易因受潮而發黴腐爛,也容易遭到蟲啃鼠咬。株洲市糧食部門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地常年被農戶採取粗放儲存方式囤積在家中的糧食有約50萬噸,平均損耗率高達6.55%,每年損耗稻穀近3.3萬噸。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湖南省一些地方開始著手逐步建立農戶科學儲糧服務體系。近期,在株洲市第一個示範村淥口鎮楊梅村,農民們興高采烈地領到了政府免費發放的“豐收倉”。這種“豐收倉”採用彩鋼材料製作,圓柱形的筒狀結構內容積約1.5立方米,可儲糧800公斤左右,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霉、防蟲、防鼠等“四防”性能,糧食進出也很方便。
相關糧食部門專家認為,雖然發放“豐收倉”需要增加一些公共支出,但僅在株洲市就能減少約6000萬元的儲糧損耗,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升糧食品質和維護農民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據記者了解,株洲市已經將幫助農民科學儲糧作為一項新農村建設內容來抓,計劃用4年時間實現普及。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