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大行業的産業振興政策出臺之後,保增長出現新特徵,區域振興漸成氣候。在産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佈局的指導思路下,預計未來政府有可能陸續推出地方産業振興規劃。
一、區域經濟振興或成新一輪扶持政策重點
5月5日,國務院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傳聞透露,北部灣振興規劃也有望獲批,屆時北部灣將是繼上海浦東開發區、天津濱海新區後重點投資建設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在此之前的3月,國務院原則通過了建設上海“雙中心”的意見,並於近日將南匯併入浦東新區。4月,匯聚國家多個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負責人的中國中部論壇在合肥舉行,會議提出政府正從各個領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中部地區加速崛起,以有效應對金融危機。
從以上種種情況來看,除了産業振興之外,區域振興也是保增長政策的一種重要方式。主要在於,我國二元經濟特點仍然突出、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仍然存在,如果一刀切從行業角度出發,難免顧此失彼。然而,如果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加以扶持,不僅針對性強,而且也可以較好發展該地區的經濟,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
綜合而言,在産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佈局的指導思路下,預計未來政府將陸續推出地方産業振興規劃,主要是迎接長三角、珠三角的産業轉移。因此,相關政策的出臺將成為區域經濟主題炒作的催化劑。
二、如何把握區域經濟的投資機會
從目前國家規劃的區域經濟來看,主要包括濱海新區、成渝新區、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圈、武漢中部經濟圈、東北老工業區、長株潭經濟圈等。我們認為,目前重慶“兩江新區”、上海“雙中心”、海西經濟圈等題材已被較充分挖掘,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如西南廣西區域、中部湖南區域等都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值得關注。
北部灣方面,2008年初,《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實施,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作用,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具體相關的公司包括北海港、五洲交通、中恒集團、桂冠電力等。
中部地區方面,經過多年協調發展、融合,長株潭城市群初步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面,目前長株潭正實施交通、通信、金融並網建設,從今年7月1日開始,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電話區號將統一,這標誌着長株潭一體化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相關的上市公司有湖南投資、通程控股、現代投資、湘電股份、時代新材等。
濱海新區方面,目前國家對該地區採取全方位扶持的政策,定位為“北方的試驗田”,在金融改革與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外匯管理、土地管理、農土流轉等方面,都給予較大的政策空間。這於對濱海新區而言,將是一次巨大的政策機遇。具體受益的公司,將包括泰達股份、海泰發展、天房發展、天保基建、天津港等。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